序 清泉书院 - 上京书生 - 你不要刚好
上京十几里外有一飞泉,清冽临于石上。唐时王维有诗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处奇景令诸多附庸风雅之士前来,当年景朝太祖皇帝听民间有一道士言此地:“群山飞翥,泉水为眼,钟灵毓秀于其中。风水极佳宝地,若在此建宅,子孙兴旺,卿相不断。”
太祖金口一开,便要将此间宝地赐给当年荡平天下第一谋士江合,旺其子孙后世。江合当是时已位极人臣,宰执天下,深谙为臣之道。自己已经位极人臣,后世子孙能够平安已是最好的结果,便拒绝了,言:“既然卿相不断,何不在此间兴书院,臣请在此建一书院,为国育才。”
太祖勘破江合心思,笑道:“有江先生,可兴我景国百年。”便允了,在此地建了一处清泉书院。
清泉书院的诞生可称传奇,但是其发展更是离奇古怪。清泉严格意义来说实属私学,当年景国初立,国库空虚,国子监尚在建设,哪有余力去置办清泉书院?江合请当时大儒出任山长,自己出钱建起书院。正如道士所言“卿相不断”。光太祖、太宗年间,清泉书院便和国子监平分秋色,二者包揽了科举的龙榜。至武帝时,国子监也被清泉压上一筹。话说国子监博士都是景国最好的大儒,而清泉的教谕虽然也是栋梁之才,可也不至于举国之力的学校不如一个私办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