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大坝跑刀,航天花 -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 余沉香

第三百七十章 大坝跑刀,航天花 -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 余沉香

一把把铜钱犹如雨点般撒往街道,街巷沿途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庆祝声,谋害皇子的奸贼正被游街,泥巴与碎石接连不断地抛向贼子。

与热闹的街巷相比,某处宅邸内的氛围却显得阴暗压抑,犹如阳光透过纸窗透入,分成光影分明的两面。

“朱明气数已尽,改朝换代就在今朝!且容昏君与黑旗丘八再嚣张几日,待义军杀入京师,昏君必不得善终。”

“唉,辽东收复之日,本以为大明中兴在即,谁知道短短数月光景,事态便如此急转直下了。”

“昏君胡乱治国,乱的是他朱家的江山,连累吾等一同遭受兵祸,真真该死。”

“贼……义军势如破竹,也不知是燕国,还是齐国入主京师,更不知其大王名讳啊。”

“听说燕国大王乃何鲁四,曾是李公爷旗下一把总,后为章将军麾下一员悍将。传言说他明知章将军误入险境却不阻拦,还坐视章将军命丧火海,心狠手辣可见一斑。”

“心肠不硬,如何夺取江山,岂不闻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他群雄的大王姓甚名谁?”

“齐国刘关张,赵国粟拉,鲁国蔡坤,秦国王图图,晋国野牛,梁国夏鸭……”

众人闻言都是一脸疑惑,这些名讳怎的如此古怪,而且其中多半出自李公爷的黑旗营——

当初黑旗营的捷报名单,就屡见这些名字。

“李公爷简直是武曲星下凡,麾下将星如云,竟都做了反贼。”阴阳怪气的语调响起,众人投去视线,尽见一抹凛冽如冰的嘴角。

“李公爷忠君爱国之心天下无双,讨贼平虏屡立战功,威震中原,若他想反,早就反了,何必为国收复豫省、楚省?若不是昏君逼死章将军,引得辽东大乱,天下早已平定。”

“陈兄言之有理,贼反,李公爷不反,其忠贞之心日月可鉴。”

“奈何昏君蠢笨如猪,饶是李公爷收复两省,昏君也能再丢四省。”

“眼下局势,以燕齐兵力最盛,也不知谁家拔得头筹啊。”

“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当年宇文氏与高氏兵力悬殊,谁知最后反倒是宇文氏灭了高齐,以我之见,秦国王图图、晋国野牛,未尝不能定鼎天下。”

“若是义军攻入京师,吾等该如何自处?

无论背嵬,乞活,亦或是红巾军,皆对吾等官绅多有偏见。

他们要是拿下京师,会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加以酷刑勒索财货?”

“应当不会,我家中亲戚在义军中为兵,早先来信一封,言明义军军纪森严,不许文武贪腐,更不许袭扰百姓。

任何人侵吞一两纹银便要重打三十军棍,违纪被打死者不计其数。

义军每破一城仅仅铲除宵小,对官绅大户也只是按‘新律’征收赋税。

只是三十六时辰不降者,才会屠尽城中百姓。”说话人说着顿了顿,将信中所见的屠尽士绅,修改为百姓。

“义军税赋严苛,大有盘剥大户迹象,更不许广积田亩……”

“新朝初立自是法度严明,你我能保住阖家性命已是幸事。”

“新朝将立,也不知如何结识新朝大员。”这话瞬间引起众人共鸣。

诸位皆是大明朝的高层权贵,编织的人脉网足够吃一两代人,纵使退休还乡也能做富甲一方的大土豪。

可如今大明气数已尽,旧朝的人脉即将瓦解,而未来的朝廷大员还不知秉性如何,政策如何。

前途一片昏暗啊。

这时一位胖文人重重拍打桌案,震得桌上碗碟哐当作响,“与其做砧板上的鱼虾,不如主动出击。”

“有何良策?”

“夺了京师献出去。”

“唉,京中兵马皆在昏君手中,又有黑旗营五千悍卒,还要征募一万精壮补充京营,军中前些日子补发了累年欠饷,正是士气旺盛之际。吾等手无缚鸡之力,如何夺城?”

“吾等自有援兵在途。”

“援兵?洪督师可愿投降义军?李公爷忠义无双,必不肯背叛大明,哪里有什么援兵?”

“非也,非也。”胖文人竖起手指划了半旋,旋即绷的笔直朝向北方,“吾等可借虏兵夺城。”

“什么?你要勾结鞑虏?”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有的人痛斥他异想天开,好不容易驱逐鞑虏,还要引狼入室。有的人作势便要冲过来打拳,还有人认为局势会更加糜烂,谁都保不住性命。

但少数几人将此议咀嚼一番,却认为可取之处甚多。

“慢着。”一位影响力颇高的官员大喝一声,喝止满堂的咒骂声,转而面对那位胖文人说道,“你是想联虏平贼?”

“正是!”胖文人说,“纵使吾等不联鞑虏,鞑虏亦会借此良机入寇关内——待鞑虏与反贼斗得两败俱伤,无论吾等投靠谁,谁都得重用吾等。”

“东虏已被背嵬军打得惨败,如何还有军力血战?”

“东虏失掉辽东沃土,正是缺粮少衣之际,北虏部落更是连连灾荒,一群饿极的狼聚在一起,必定甘愿铤而走险。

退一步便是饿死,进一步却可夺取半壁江山,他们为何不敢赌一把大的?

鞑虏战力大损,而贼兵亦是一盘散沙,北方数省之地已有七贼旗号。

甭管燕齐两国如何强盛,总得分兵驻守地盘,能有多少主力兵马北上京师?”

“嗯嗯,不失为一方良策。”

“可要是鞑虏击败贼寇,再如当年那般屠杀辽阳、沈阳军民,咱们岂不是做了无用功?”

“关内不比辽东,鞑虏想坐稳关内,不与吾等联合无法成事。奴酋黄台吉深谙此道,鞑清也因此壮大起来。继任者也该明白这个道理,当年蒙元待士绅宽仁有加,如今第二个‘蒙元’在此,你们不想为子孙后代挣取三代家业?”

胖文人的一席话引起众人思量,驳斥他勾结鞑虏的音量小了许多。

大义,气节都是虚无缥缈的身外之物,唯有名利、家族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核心。

一面是疲惫伤残,急需合作者的鞑虏。一面是残忍暴虐,频繁苛待士绅,尚不知是否改变的贼子。

但凡贼子对待士绅优待一些,都轮不到二选一的问题出现。

只可惜贼子终究是贼子,不懂治国的基本策略。

饶是有人觉得投靠鞑虏不太体面,最终凝结的答案也只有一个。

联虏平贼。

坐看鞑虏与贼寇斗得两败俱伤,他们这些人再出来献出京师,坐收渔翁之利。

“联虏派”成员在此间结成党羽,并以提议的胖文人为“魁首”,着手操办此事。

哪怕不愿掺和的人,也要在血书上签下自己的大名,以免泄密。

联合鞑虏属于“政治不正确”,容易被朱由检灭族,所以此计只能在暗处进行,知晓具体细节的人越少越好。

支持者纷纷拿出千两,万两的支援,方便胖文人打通各方关节。

随着宴会散去,胖文人迅速回到自家,并唤来一名从不起眼的家仆,“去告诉福贵商号的掌柜,就说,起风了,该下雨了。”

那家仆闻声点点头,一溜烟地奔出府邸。

得知此事的商号掌柜心中狂喜,他们晋商总算要有出头之日——

他们一直以来花费重金打点朝廷高官,培养家乡读书人,努力编织上下一体的官商网络,哪怕是极其珍贵的盐商名单,亦有他们晋商的名字。

进入天启、崇祯年以来,他们更是买通宣府、大同官兵,向北虏走私粮草、茶砖、金属,赚的盆满钵满。

北虏穷困潦倒毫无购买力,真正的买主其实是辽东黄台吉,北虏只是一处“中转站”罢了。

而黄台吉屡次挥师入关劫掠,所掠财宝不下百万,而这些金银珠宝又通过草原贸易落入晋商之手,堪称一条完美的“外贸循环”。

边境的官兵收足了贿赂,乃至亲自参与走私贸易,根本不在意百姓死活。毕竟反虏是工作,走私是生活,这年头谁还肯饿着肚子替皇家卖命啊?

昔日黄台吉就对晋商许下过重诺,若是大清入主中原,必恩赐晋商“与国同休”的恩荣。

纵使黄台吉已然驾崩,流落草原的八旗残部仍在依靠晋商的走私网络,新皇豪格也对晋商屡屡许诺。

一干晋商都知道,全家的性命身家都压在满清身上,若不一鼓作气豪赌一把大的,等大明扫清反贼,或是等厌恶鞑虏的反贼坐了龙庭,都饶不了通虏的晋商。

这条走私网络上的任何人,已经沾染上九死一生的大罪,必须联合起来对抗大明,对抗反贼,才有生路。

利益是牵动诸多陌生人一齐行动的唯一原因,此刻也牵扯着京师权贵,山西晋商,宣大官兵一起掀起波澜。

……

“哈哈哈……简直天助我也!”

收到密信的豪格大喜过望,没想到走入绝境的大清果真看到一条耀眼的生路。

贼军往日里残忍暴虐,不施德行,终于把士绅逼得都联合起来,要联合他们这些刚被赶走的八旗了。

范文程也劝谏豪格,一定吸取贼军的教训,要优待关内士绅——追认士绅旧朝功名,所有降臣一概留用,追讨贼军分配的土地。

但也有满洲贝勒唱反调,如此一来,他们满洲贵族岂不是给汉人士绅做家奴了?

“关内富有四海,诸位王爷贝勒所要庄园应有尽有,只要安抚士绅,坐稳了江山,钱粮土地,美女酒肉何须忧虑?”

“范卿所言极是。”豪格深知皇阿玛一向重用汉臣,自己也得尽力模仿才是。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诸多王爷、贝勒暂且搁置争议,直呼苦尽甘来,等入了关内一定要抢一片大大的庄园。

外藩蒙古也是饥渴难耐,是时候集结起来入关抢掠一番。

“入关!入关!入关!”

嘹亮的吼声响彻部落,豪格顿觉豪情万丈。

整个大清将在他手中干一番大事业。

若是幸运击败贼军,夺取京畿地区,整个北方都将落入大清之手,辽金的版图,乃至蒙元的霸业也将再次重现。

大清要重新崛起!

豪格望着这一封恍若神丹妙药的密信,只觉得捧起了一尊金佛。

他遥望黄台吉驾马奔去的东方,心中叹道,皇阿玛确实料事如神,但自己必将成为超越皇阿玛的大清帝王。

他要率领八旗勇士入主中原!

……

山海关。

洪承畴刚刚做完兵力部署,安排两万战守兵屯驻山海关,尽可能迟滞背嵬军的进兵速度。

而他则率领四万战守兵赶往京师勤王——

洪承畴原打算留下关宁军守城,毕竟后者与背嵬军结下了血海深仇。

背嵬军被关宁军逼死大帅,关宁军亦被背嵬军宰杀了家眷和同袍,双方几无和解的可能。

奈何眼下关宁军畏敌如虎,虽然憎恨背嵬军,却不敢留在山海关对敌,一度要发动兵变对抗留守的军令。

无奈之下,洪承畴只得留下杨国柱、虎大威、曹变蛟、王廷臣四员猛将守城。自己则领着吴三桂、白广恩、唐通等人回师。

此去京师六百余里,按照该部的行军速度,十日之内即可抵达。

不过洪承畴深深忧虑,就算能及时赶回京师,自己凭借四万军队如何抵挡贼军的虎狼之师?

难不成要护送陛下南狩江宁?

陛下啊,我的陛下啊,为何你总是闹出一个个烂摊子,甩给臣子处理。

关内七贼并立的消息洪承畴亦有耳闻,他也搞不清楚,短短数个月,天下局势就变成这般艰难了。

究竟先打哪一股反贼为好?

身为朝廷钦命的重臣,洪承畴自认士大夫的气节还是有的,必不可能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