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板头曲与周山锣鼓 - 非遗鉴赏 - 夏轩宇

第200章 板头曲与周山锣鼓 - 非遗鉴赏 - 夏轩宇

板头曲为中州古曲,用筝、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是中华民族音乐遗产中的经典。因主要在鹤南曲子正式演唱之前,用独奏、合奏等形式演奏的前奏乐曲,故亦称“板头曲”或“鹤南曲子板头曲”。

板头曲分布较广,南羊、泌阳、邓县、许昌、开封皆可见其踪迹,但传播中心在南羊市。据载,明崇祯年间,板头曲随鹤南曲子见诸市井。清初,逐渐盛行于上述各地。其乐队不备锣鼓笙管,而以弹拨乐器为主,另加胡琴、四胡等拉弦乐器,由此成为我国民间乐队中难得一见的弦索乐组合。其乐曲多半源于古老器乐曲牌《八板》及其各种变体,同时广泛吸收鹤南曲子曲牌、唱腔及民间小调。代表性曲目有《天下大同》、《高山流水》、《新开板》、《陈杏元和番》、《打雁》、《赏秋》、《闺中怨》、《上楼》、《下楼》等。曲体大部分为六十八板体,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