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出国事宜 - 民国:关东参王 - 参娃

第七十二章 出国事宜 - 民国:关东参王 - 参娃

九月初七,户部议准东三省总督先借外债银十万两,办理东三省新政。

同时,朝廷还将北洋扣留德商的夏利曼枪七千八百支和子弹,拨付东三省军营备用。

徐世昌、唐绍仪,与驻奉的美国领事司戴德订立借款备忘录,打算修建新法(新民至法库门)铁路。

此事,遭到了倭国的强烈抗议。

九月初十,清廷外务部驳复倭使,阐明新法铁路乃我国内交通,与南满铁路无关。

九月十二,奉天与倭国合办的奉天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从满铁奉天旧站(老道口)起,经十间房至小西边门,敷设铁轨四公里,供双马拉车行驶。

到腊月,马车铁道开始营业,共计有车二十七辆、马七十三匹,是当时奉天的主要交通工具。

奉天成立马车铁道公司的消息,传到了吉林城,城中不少人也提议效仿,此提议被曲绍扬给否决了。

这玩意儿在倭国已经被淘汰了,倭国的本意,就是把他们淘汰的东西弄到东北,二次利用而已。

再说,吉林城和奉天的情况不一样,那边有满铁属地,跟倭人合作也正常。。

曲绍扬一直最忌讳的就是跟倭人牵扯太多,他不可能让那个什么马铁进入到吉林城。

马铁那玩意儿用不了多少年就得拆除,真要是有钱,条件能达到了,直接引进有轨电车不好么?

九月里,师范毕业生杨锟吾、湖南学堂毕业生林祖涵,向吉林巡抚曲绍扬禀报开办劝学总所章程和宣讲大纲。

二人在文中开明宗义提出学战思想。

“窃维列强竞争,时事日迫。兵战、商战、实业战,要皆根本于学战。”

国势强弱,视学武盛衰为转移。是故学战之在今日,为不可缓之图。”

二人想法,与曲绍扬所想诸多不谋而合。

曲绍扬随即任命杨锟吾为吉省劝学所兼宣讲所监督,林祖涵为会办,令其按期开办,逐渐推广,普及教育。

这两个年轻人一上任,立刻行动起来,很快就在各州县成立了小学堂、劝学兼宣讲所、师范传习所等等。

联合一批有志青年,奔走于城镇乡村之中,向老百姓宣讲学习的重要性。

劝说那些有条件的人家,都把孩子送去小学堂读书。

十月,吉省官办磐石石咀山铜矿开办,先期投入资本四万二千元。

同时,吉省派候选县丞王鸿藻筹建吉林官轮局。

拨银十万两,在哈尔滨成立总局,在吉林城设立分局,购进旧俄轮船一艘改名吉源号,经营松花江上下航运。

后来,又添置了吉清、吉赢两艘轮船,还有吉森等拖船。

冬月里,徐世昌视察吉、黑两省新政实施情况,来到吉林城。

正好赶上办理通化和怀仁矿务的知府阮毓昌,申请与全利公司外商魏尼土、华商张寿亭合办通怀矿务。

筹集华洋股本银五十万两,承办通化、怀仁、临江、辑安、柳河等二十八处矿区。

曲绍扬与徐世昌商议后,以资金未能落实、报领矿区过多为由,令通怀矿务案及所定合同一律撤销,免生纠葛。

紧接着,吉林巡抚与东三省总督联合发布允许民间采矿告示。

告示中对民间开采各类矿业表示支持和鼓励,但同时又对相关开采事宜做了具体又明确的规定。

严防民间资本与洋人合作,非法开采矿产。

徐世昌此次来吉林巡视,一则为考察吉省新政实施情况,第二个就是处理间岛后续问题。

吉省新政在曲绍扬的带领下,开展的非常顺利。

一年中丈放荒地百万亩,还成立了好几个大型的农垦公司,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

吉林、长春、哈尔滨等主要城市,也大有改观,街路规整、秩序井然、交通便利。

吉省目前经济形势非常好,大大超出徐世昌预期。

至于延边防务问题,吉林地方自治会会长松毓、副会长庆山已经搜集到不少证据。

根据康熙年间所划界所、界碑,以及光绪十二年的界碑原图,还有《吉林通志》《满洲源流考》等书,都可以证明。

倭人与高丽所说之地,为大清所有,毫无可疑。均有成案可稽,实可引为铁证。

当然,还有个更重要的证据,就是吉林新军参谋柏文蔚冒死从汉城带回来的《大东舆地图》。

那是高丽的地理学家金正浩所绘制,成图于咸丰年间。

此图不但证明了延边地区一直属于大清,还证明了长白山天池也属于大清。

徐世昌见此大喜,特命松毓等人,将种种文献编撰成册,并绘制地图一卷。

连带将《大东舆地图》,经由吉林巡抚呈报于外务部,作为对倭交涉的重要证据。

“曲大人果然是能人啊,新政实施不到一年,已经有如此成果,厉害。”

徐世昌对此次吉林城之行十分满意,在临行之前的践行酒宴上,跟曲绍扬相谈甚欢。

“不敢不敢,是大人规划的好,下官只是按照大人的章程办事,才有今日成果。

大人为恢复东三省民生经济,属实耗费无数心血,劳苦功高。”

曲绍扬不敢居功,谦虚客套一番。

“不,不,还是曲大人有能力,换做旁人,便是本官再怎么支持,也做不到如此显著成果。

此事本官会向朝廷奏禀,替曲大人请功。”

徐世昌对曲绍扬的能力手段颇为欣赏,两人又对东三省治理的相关问题上,做了更深的讨论。

越聊,就越觉得投契,颇有些欲罢不能之势。

“可惜此次前来,时日太短,未能于曲大人促膝长谈,实为憾事。

下次曲大人去奉天,你我定要秉烛夜谈,共同商讨东三省之民生大计。”

酒席快结束时,徐世昌意犹未尽的说道。

“多谢大人抬爱,下官实在惭愧。

大人若有差遣,尽管吩咐,绍扬便是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

花花轿子人人抬,徐世昌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儿接连夸赞,曲绍扬肯定要当场表一表忠心了。

酒席结束后,曲绍扬送徐世昌一行离开吉林城,之后,省行政公署一些事务,恢复正常。

进了腊月,朝廷下旨,成立吉林西路兵备道。

道署驻长春城,分巡吉省西南一带地方,主理行政,监管长春关税、商埠和交涉事务。

同时,裁撤吉林副都统、吉林分巡道。

转眼间,光绪三十三年过去,光绪三十四年来到。

正月十九,清廷礼部铸发光字第一百四十二号印信,“吉林省印”,是历史上第一枚镌刻“吉林省”三字的省印。

同省印一起到的,还有朝廷对吉省官员的嘉奖,正好行省衙署刚开印办公,刚开年便受嘉奖,众人都欢欣鼓舞。

二月,吉省矿政调查总局成立,候补道员曹廷杰任帮办。

据调查统计,到光绪二十四年春,吉林全省已有金矿四十五处、银矿五处、铁矿五处、铅矿两处、锑矿一处、铋矿一处、水晶矿一处,煤矿五十四处,其中大部分矿山都已官商合营的方式进行开采。

当然,这里面有不少都是曲家在背后支持。

吉省新政实行的比较好,又是刚开年没多久,行省衙署里事情没那么多,曲绍扬倒是能早点儿回家,陪陪家人。

这天下午,曲绍扬提前回府,正好瞧见刘东山夫妻,还有新源家那个小子松诚。

刘东山春、夏、秋回临江,照看家里的产业,到了冬天没啥事儿,他就来吉林城陪伴亲人,顺道过年。

这才二月,还不到种地的时候,所以刘东山暂时就没回临江。

刘松诚是正月初一的生日,如今已经一周岁多了。

这小子体格挺好,刚满周岁就会走,如今已经能满地跑了。成天也不闲着,只要是睡醒了就满哪作。

“呦,师父、师娘,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儿了?”

曲绍扬进门,换下官服,然后抱起来小松诚,一边逗他玩,一边与刘东山夫妻聊天。

“这不是闲着没啥事么?家里头都让着小子逛遍了,成天哼唧着要往外走。

我和你师娘寻思着也有些时候没见着你们了,就过来瞅瞅。”刘东山笑道。

这几年,刘东山也渐渐老了,花白的头发、胡子,满脸皱纹,好在他身体不错,还算硬朗。

加上日子过的舒心,吃穿不愁,如今孙子、外孙女也都有了,成天乐呵呵的,精神倒是挺不错。

“过两天我就得回临江,正好过来问问,你们有没有啥要往回捎的?”

“应该没什么吧?年前三哥他们来过。”

曲绍扬看了一眼陈秀芸,他成天忙着公事,府里大小事情一概交给陈秀芸他们打理,真不知道有啥要往回捎的。

“嗯,没啥,前些时候振业、振武他们回去看望咱爹咱娘,东西都带回去了。”陈秀芸点了点头。

孩子们都惦记着临江那头,趁着过年期间学堂放假,振业就领着弟弟妹妹们,回临江玩了一些时候,直到学堂快开学了,他们才回来的。

“那个,绍扬啊,师父还有件事想找你商议。”

刘东山咳嗽了一声,轻轻嗓子,一脸为难的说道。

“师父,有话你就直说,咱们不用这么客气。”

曲绍扬看出来了,今天师父师娘登门,不像是闲着没事串门,于是便笑着说道。

“是这么个事儿,松诚这也一周岁多了,你弟妹呢,也不能总是跟新源这么分开过。

我跟你师娘盘算着,能不能把你弟妹也送出国去学点儿啥,正好让他们两口子团聚。”

刘新源去德国留学一年半多了,往回寄了几次信,说那边功课挺紧的,要学很多东西,估计四年够呛能毕业回国。

刘东山夫妻就有点儿着急了,儿子一出去好几年不回来,外头花花世界诱惑那么多,万一有点儿啥变故咋整?

所以两口子就想着,把赵颖兰也送出国,跟刘新源团聚,顺道要是能学点儿什么的话,那就更好了。

“哦,是这个啊,那好说,正巧最近省府又有一批出国的名额。

其中有几个咱们省立医院的女医生,要去德国进修,顺道让弟妹也一起吧。”

曲绍扬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儿呢,原来是这个。

出国容易,吉省每年都会从各州府选拔优秀的学生,派往各国留学。

“主要是振业想去美国,要不然就让他陪着弟妹一起了。”

振业、振文、振全、振庆,这四个都十八九了,今年中学毕业。

曲绍扬早就说了,要把振业送去美国学金融、经济学等,正好就把振文和振全也一起送过去。

孩子们都大了,该让他们出去闯一闯,不能只局限在吉省或者国内。

出去见见世面,开阔眼界,学习点儿先进的文化知识,有用。

“行,行,你看着安排,只要能让他们夫妻团聚,咋安排都行。”

刘东山夫妻一听,高兴极了,连忙点头。

曲绍扬少不得要问一问,赵颖兰出国想学什么,刘东山也好奇的打听振业他们去美国留学的事。

正说着话呢,振堂、振宗,还有曲江家的振东,放学回家来了。

也不知道咋回事儿,仨人进门都绷着小脸,气鼓鼓的模样。

“哎呦,你们仨今天这是咋回事儿啊?跟人打架了是咋地?瞅你们这一个个造的身上咋都是泥啊?

曲振堂,你说,咋回事儿?上哪淘气去了?”

陈秀芸最先关注的,是三个孩子身上的衣服脏了,于是忙问道。

“爹、娘,别提了,今天振东哥让人给欺负了,我们俩看不过去,就跟那些人打了起来。”

振堂把书包扔给玲珑等丫头,然后气呼呼的向爹娘告状。

“啊?有人敢欺负你振东哥?咋回事儿啊?”众人一听都有些纳闷儿,谁这么大胆子?

振堂等人去念书时,曲绍扬和陈秀芸都不许他们出去说是谁家的孩子,穿着打扮也跟普通人家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