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九章:前往圣皇城 - 上苍伐谋 - 左文太子爷

第三四九章:前往圣皇城 - 上苍伐谋 - 左文太子爷

赵东林惊叹魔焰部落传承千万年,而感念最终竟是如此结局却是唏嘘不已,当然更让他心惊的是关于那‘封妖塔’。

封妖塔存在于传说中,人间界有一传说,说是秦始皇的陵寝就是仿封妖塔所建的,塔高九层,不过那塔却是倒立的,塔基在上,塔尖直插地下,更有传说,说那秦始皇的棺椁就安放在这封妖塔的塔尖之处。

秦始皇为何要如此施为?此说法历来不一,大致有着两种说法较为可信。

第一种说法与民间的一段传说有关,据说秦始皇一统华夏,坐拥天下,九五之尊,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故自称‘皇帝’,后世多称其为‘千古一帝’,而关于其与这封妖塔的说法就是从其登基以后出现的。

传说秦始皇成就天下至尊后受天道感应,可以神魂出窍执掌九天十地,是为‘日掌九州四海,夜巡九天十地’。一日秦始皇夜巡十地,曾遇到了一个血发蓝身的九头怪物,那怪物身处九幽,浑身血光飘渺,言与秦始皇说自己手中有一神塔,神塔名曰‘封妖’,那塔之内封印着一尊盖世妖魔,此妖魔名动天地,震古烁今,乃是太阳神‘帝俊’。

帝俊者,何许人也?帝俊乃是太阳诞生出的第一尊神祗,存在于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近乎于真神的存在。

太阳何物?乃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大神左眼所化。人间界洪荒时期,天地间的生灵以巫妖两族为主,第一次巫妖大战后划分天地,妖族掌管‘天’,巫族掌管‘地’,而这个时期妖族的首领便是这帝俊还有他的兄弟‘东皇太一’,关于东皇太一前文介绍颇多,此人乃是‘东皇钟’的掌控者,太阳孕育出的继帝俊之后第二尊真神,此时的帝俊号称‘天帝’,掌管天庭,东皇太一则被称为‘东皇’。

可以这样说帝俊,它是万古第一大妖,妖族的始祖,统御天下万妖,开创了天庭,自命‘天帝’,它的事迹代表着洪荒时代的历史,影响了后来天地的发展。

秦始皇听信那怪物之言,得知帝俊被封印在封妖塔之内却是心中激动异常,世所周知,秦始皇一直在追求长生不老,此番际遇他岂能错过,却是与那怪物如此交易,愿以世间三万生灵的性命作为交换,只为见那封妖神塔一面。

秦始皇此求是有目的的,一者他想碰碰运气,若真能有幸见到帝俊便可求个长生不老;二者也是好奇之心作祟,此乃人之性也!不做多言。

而据说那怪物同意了秦始皇的请求,却是将那封妖塔视与秦始皇,秦始皇见后视其为神物,奈何那封妖塔的妖邪之气过重,不但影响了秦始皇的心境,竟然还影响到了秦始皇的皇道气运,此便是秦始皇残暴好杀,横征暴敛的一大原因,也是秦朝未经二世便为汉所灭的原因。

后来,秦始皇驾崩,所建陵寝便是以其所见过的封妖塔为原型所建的,塔高二百六十余米,共九层,倒插地底,其棺椁被安放在了塔尖之处,此中有说法,‘倒塔悬棺,魔气灌顶,成就魔身’,说是秦始皇受帝俊感召,想要以封妖塔的魔气侵蚀身体,以此成就不死不灭金刚不坏之体,虽然神魂将来未必可以成圣,但是肉体将会成圣,也算是一场大造化。

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秦始皇天下至尊,有一海外仙人进咸阳,入阿房,进言于秦始皇,说自己有长生不老之法,秦始皇听信其言,便传令李斯,如此便建下了那九层封妖塔作为自己的万寿陵寝。

而关于如何长生不老,那老仙只说是‘封妖塔非封妖,只封帝王与天地,如此布置陵寝可以将秦朝的皇道气运全部加持在秦始皇一人之身上,此便可以让秦始皇肉身成圣,长生不死……’,而后有人说,那海外老仙不是旁人,乃是彭祖,彭祖,世称其为‘硕仙’,寿有八百。

九乃极数,封妖塔九层,华夏神土,划分九州,此中说法也算是合情合理,认可的人倒是颇多。

席间,听到‘封妖塔’三字后,赵东林心思百转,仔细回想着关于这封妖塔的种种传说,最终却是只能回忆起这些,而关于那封妖塔之内究竟封印的是谁,到底是不是天帝‘帝俊’?这赵东林不敢肯定,毕竟后世传言,不足为信。

而此间这封妖塔与人间界传说中的封妖塔究竟是不是同一座塔?这赵东林也不敢肯定,毕竟两界相隔无尽虚空,就算是封妖塔神物,可以横渡虚空来此,但那也没道理祖界没有半分记载啊!毕竟真是如此的话,那轰动定然不小,祖界历来不缺的就是大能,诸如‘邴天’、‘皇宇’、‘七杀’……诸流,此皆能改天换地,推演造化,怎能找不到这封妖塔……

关于这封妖塔之事且先说到此处,以后出现还会再说,毕竟赵东林将来在人、妖、魔三方之中挣扎沉浮就是与此有关的……且说五王与赵东林把酒言欢,共诉愁肠,几番过往却是先后醉了过去,竟皆是不省人事,却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唯有赵东林和崇朝没有醉去,依旧把盏相谈。

那崇朝乃是神魂之体,只能闻得酒香却是喝不上酒,赵东林看到五王连同那大小众沙兽皆已喝得不省人事,却是与崇朝一番好生交代,随即只身出了小魔山,却也不与五王道别,毕竟离别总是愁煞人的,赵东林性情中人,生平最是见不得就是这生离死别,悄悄离开也是少了一番寒暄和哀伤。

交代崇朝,赵东林说了好多,或是代为传话魔阿里的,或是托付之言,总之大小诸事他交代了个遍这才离开了去,而赵东林并不知道,就在他刚刚转身走出山洞的时候,原本‘醉酒’的魔阿里却是突然间睁开了双眼,那双眼睛里噙满了伤悲和决然……

话说赵东林离开了小魔山,借着星象认着北方,随即便一路向北,行了不到三十里地便找了一个沙坑休息了下来,当然这休息非是睡觉之意,而是闭目静坐,或运转元婴,恢复自身。

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赵东林却是从打坐中醒了过来,随即他以常人速度继续步行往北,一边走一边思量着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每日三省己身’,此是赵东林常做之事,他心中清楚,未来的路是黑的,路难以把握,但是人却是可以把握的,只有总结过去,明白当下,才能展望未来,不至于走弯路。

半天功夫,赵东林只行了十里不到,而随后赵东林一番熟悉新学的战技,这是很费时间的,赵东林一遍又一遍仔细演练,饶是他聪明却也是花费了好一番功夫,直到太阳西斜,日暮降至……

心知圣皇城的规矩,天黑只签名关闭城门,所以赵东林不敢大意,挑战自己,他将自己的速度加到了最大,只消半个时辰却已是出现在了距离圣皇城不足十里之地的北郊山。

赵东林立身在北郊山之顶,依稀可见圣皇城高大巍峨的城墙就屹立在他的面前,虽相隔十里之遥,但是赵东林依旧可以看得见那城楼上飘扬的旌旗。

北风呼啸,狂沙迎天飘洒,圣皇城的城楼之上,旌旗招展,枪戟如林,人头攒动。

旌旗分两色,一为紫金之色,旗上绣着一条金黄腾龙,龙口大张,喷着熊熊火焰,火焰之中是一个大大的黑色‘赵’字;另一面为金黄之色,旗上绣着一把战斧和一面紫金之色的战盾,战盾侧立,其上绣着九龙啸天图,战斧悬空,下绣祥云,是为盘古战斧。

紫金之色的龙旗是天都皇朝的皇旗,代表着天都皇朝,代表着赵氏皇族,代表着当今圣皇;金黄之色的斧盾旗的是天都皇朝的军旗。

赵东林立身北郊山上,北郊山高近三百米,相比于高达七十丈之高的圣皇城北城门,这北郊山显得极为渺小,赵东林凝望着那城墙顶上飘扬的旌旗,心中百感交集,自他此世出生,生于天都城的紫禁城内,他有三年时间是一直看着这两面旗子长大的,依然记得,紫禁城内,聚将域的广场之上,那杆百丈之高的军旗,即使站在天都城的城郊,这面军旗也是可以一眼瞧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