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九章:白衣秀士 - 上苍伐谋 - 左文太子爷
“不学,我干嘛要学那些酸腐儒生的东西?就你刚才唱的那段,听着就觉得牙酸,而且学那有什么用?我将来是要修武炼道的……”姜怀秋嚷嚷着道。
听到姜怀秋如此说话,赵东林心中一动,随即一本正经之色,语重心长地与姜怀秋开导了起来,却是如此着道:
“其实,为师让你去读书,并非是单让你去学那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而是想让你通过读书来提高你的素养。修武炼道,这是一个不断体会自然和天地的过程,靠的是你的心和感悟能力……通过为师多年的人生经历,和历来所见的活生生例子做佐证,为师得出了一个结轮。”
经过赵东林这一番开导,姜怀秋的心里隐隐有些动摇了,不禁问着道:“什么结论?”
“一般来说,读过书的人比没读过书的人更具有可塑性和发展性,即使是在修炼一途中也是如此,读书会使人变得敏感,对于事物会更加具有判断力和感悟力,这就好比竹篮打水,虽然竹篮打水终究是一场空,但是在打水中竹篮会因水而变得干净,若说读书这便叫做净化心灵。”
“读书,简单地说,就是你在体会别人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读得多了,你的判断力和感悟力自然也就会跟着上去,读书有用没用就在于你怎么看怎么想,在于你想用它来干什么,一句话,你读书的境界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注:这个竹篮打水的比如是源自于已故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的亲生经历。)
赵东林的一番教诲让陷入了姜怀秋沉思,良久之后,姜怀秋这才清醒了过了,随即却是喃喃着道:“师父,我好像懂了点什么了……”
看到姜怀秋的表情赵东林就知道其已领悟,不过赵东林有心考校姜怀秋,却是喝骂道:“你懂个屁啊!”
姜怀秋没想到赵东林会突然暴粗口,心中气愤,有心证明自己,却是忍不住争论了道:“谁说我不懂了,你的意思不就是说,只有让我去读书才能提高我对于事物的感悟能力嘛!我记得你早上还曾对我说过——‘修道修心’,而读书能够提高和锻炼心境,这便是于修炼有益的……”
“所以,师父,我听你的,去读书——”
听过姜怀秋的一番话后,赵东林顿时欣慰不已,摸着姜怀秋的脑袋,忍不住赞了声道:“好——小秋真是聪慧,能领悟到这般程度,果真是孺子可教也!”
被赵东林一番夸奖,姜怀秋不见有丝毫高兴,反而一变脸色,与赵东林问道:“师父,您老先别急着夸我,我想问下,您读过书吗?”
看着姜怀秋一脸正经的模样,赵东林先是微微一笑,随即一抚须颔下‘胡须’,随后却是与其夸夸其言道:“……为师一岁便已识字,两岁便可断句读文,三岁便开始博览全书,时至今日依旧手不释卷。”
“……”
“……哎!乖徒儿,别走啊!”
赵东林心中一高兴便开始吹嘘起了自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不过眼看着就快要到高/潮了,而姜怀秋却是在这个时候转身走了,赵东林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随即牵着马赶紧追了上去……
“师父,这就是天都城吗?怎么比圣皇城还甚有不如啊!”姜怀秋一边走着,一边环视着四周,却是忍不住感慨了道。
听到姜怀秋如此一说,赵东林便笑着与其解释着道:“乖徒儿!这里哪是天都城啊!这里是‘临圣城’……”
“顺着我们脚下的这条官道,往西继续走,先后再过‘望天城’、‘白门城’,接着再往西走就能到天都城了,这四个城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城市,另外还有环绕天都城的其它三城——‘天玑城’,‘天玄城’,‘天圣城’,此七城共被称‘七龙珠’,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临安城是七龙珠的一城,这个城虽说不似圣皇城那般繁华,但是它东临青龙关以通极东圣域,西经两城可达天都城,往北是索龙山脉可通东北圣域,往南是金冠口可及东南圣域,此城的地理位置特殊,是一军事战略要地,所以说此城算是边关之城,繁华程度自然是远不如其他城市了。”
听过赵东林的一番解释后,姜怀秋顿时释然,随即却是继续问道:“那我们接下来该怎办?”
“今晚我们先找个客栈安歇一番,待到明天天亮我们再继续出发,估计到了明天中午我们就出现在天都城的大街上了……”说到最后赵东林不禁兴奋了起来,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在狂跳,近乡情先怯,大概也就只有这句话才能反映出他此刻的心情了。
心情瞬间复杂,十三年春秋,恍然如梦,多年经历,伤感了眼前景,哀痛了心中思,虽然赵东林在天都城生活过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年,但是天都城于他而言才是真正的家,那里是他的出生地,是他父母和亲人们的所在……
情到深处人孤独,赵东林在这一刻心神由喜到悲,再到豁然开朗,有感时不禁吟唱起了唐代宋之问的《汉江》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感思良久,赵东林又接着作诗唱道:“十年又三载,长作深山客。今朝下山来,望断故乡路。”
“啪啪——”
“‘近乡情更怯’,好诗,好诗啊!没想到这位兄台的文采竟是如此的好……”
听到有拍掌叫好声,赵东林不禁回头望去,夜色下灯光照耀,只见不远处的街巷口正站着一个白衣秀士……此刻,那白衣秀士正一边望着赵东林,一边拍掌叫着‘好诗’。
四目相对,互相打量……那白衣秀士生得面如冠玉,唇红齿白,身长七尺有余,身姿挺拔,手拿一山水折扇,却是一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其与赵东林的气质完全不同。赵东林给人以冷峻如剑,但又不失温和儒雅;而这白衣秀士却是冷傲如霜,给人以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而且赵东林能够感觉到这个白衣秀士是一个神修者,而且让赵东林更为吃惊的是,这个白衣秀士的年纪虽然不比自己大多少,顶多二十刚出头,可是其修为却是与自己相当。
礼尚往来,被那白衣秀士夸赞赵东林岂有不回复之礼,却是赶紧拱手着与其道:“这位兄台太过抬举在下了,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听到赵东林问及自己姓名,那白衣秀士不禁‘呵呵’一笑,脸上有古怪神色一闪而过,随即却是与赵东林笑着道:“既然兄台有意相问,那在下岂有不告之礼,你且听我道来……‘家居天子城,做东皇城里。腰悬紫金剑,常往城中城。’”
听过那白衣秀士的一番吟唱后,赵东林瞬间便已猜出了此人的大致身份。
‘家居天子城,做东皇城里’,此二句不难解释,是那白衣秀士表明自己的籍贯,说自己是天都城人士,可是此时的后两句‘腰悬紫金剑,常往城中城’却是说的大有意思。
‘紫金’之色是为皇室专用色彩,这白衣修士说自己腰悬紫金剑,那就是说这个白衣秀士是皇室中人,‘城中城’,这个天下只有一个城中城,那就是天都城和紫禁城,这个白衣秀士说自己能够‘常往城中城’,显然此人的身份不简单,因为一般来说,如果不是赵氏皇族的直系子弟,那么是很难进入紫禁城的,而这白衣秀士不但是‘腰悬紫金剑’,更是可以‘常往’‘城中城’。
思量至此,赵东林便开始猜测起了这个白衣秀士的身份来,当然了,前提是这个白衣秀士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结合这个白衣秀士的年龄和修为,赵东林将赵氏皇族中的所有直系族人一一对比和筛选着,很快,赵东林便将目标缩小到了三个人身上……
这三个人,其一是赵东林的大爷爷,也就是紫禁九贤王之首赵风云,其有幼孙名‘赵卓然’,文武全才;其二是紫禁九贤王中的三贤王赵子龙,其有一孙名‘赵贤’,亦是文武全才,赵东林在九盘山上修行时曾多次听闻赵子龙谈起过;其三是紫禁九贤王中的九贤王赵逸暝,其有一孙名‘赵涵’,年纪轻轻却已是官拜当朝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