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天险潼关 - 一品状元 - 下官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地处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來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來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万古用一夫”的诗句。战国时。函谷关(今灵宝县坡头乡王垛村一带、东临弘农涧)就成为秦的东大门。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潼关之名。始见于史。潼关关城始设于汉。在港口以南源上。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即杨家庄附近。隋大业七年(611 年)。移关城于今杨家庄南城北村一带。与汉代关城南北夹峙。形成两座关城。 形势更加险要。唐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潼关又从塬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也就是现在的潼关。 历代各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在这里驻屯重兵。设关把守。
《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Www。。com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來为兵家必争之地。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來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來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潼关》云:“时平容易度雄关。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拍马河潼自往还。一曲熏黄瓜蔓水。数峰苍翠华阴山。登陴版牌丁男壮。呼酒烹羊守吏闲。最是绿杨斜掩处。红衫青笠画图间。”当代文人陈运和的诗是写照:“风陵渡至今已沒船。老潼关代替有铁桥”。
此刻的潼关。已经沒剩下多少驻兵了。杨复恭护住李儇的銮驾。一路西行逃去。长安城空空如也。Www。。com潼关纵然天险。此刻也只有不到一万的驻军。如何能守。
“给我杀!”
李存孝提了一把长枪。不听任何人劝阻。亲自冲锋在前。眼见如此。麾下众将也都像中了疯魔一般。嗷嗷叫着杀向潼关。
第一道关隘顺利突破了。潼关的守将嗜酒如命。他的部下也都是好酒贪杯之辈。Www。。com酒意正酣之时。一声大喝。七王爷安排的策应李克用的人马骤然发难。迅速将第一道关卡的人马杀了个七零八落。
段明玉要帮助李克用他们制造声势。要让全国震动。最后七王爷以不世之功登基。在历史上。田令孜并沒有死。而是在这次大乱中逃亡到了蜀中。唐僖宗却在这次叛乱之后不久郁郁而终。段明玉将一切都改变了。田令孜死了。唐僖宗沒有能力统领天下。即便这次他不死。段明玉也要兵变了。
这时李克用。朱兹。王重荣三藩的人马业已赶到。内部策应的人马打开关隘。李存孝一冲而过。马不停蹄。只知道跑直线了。
做为一个穿越者。段明玉的个人情感压抑的太久。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也克制的太久。现在终于被田令孜的屠城举动给激发了。现在的七王爷不是一国之君。他不是千军万马的统帅。出出掣肘。如果大唐真的有灭亡的那一刻。他宁愿先战死在这里。无知无识。便也不受那个罪了。五代十国是一片黑暗的时代。
潼关关隘自秦汉以來代代修缮。建立了非常严密的封锁网。但是这些封锁点主要是依据地利。居高临下采取守势的堡垒烽燧。并不能安排太多的人马。一旦被人侵入。其险要也就不再成其为险要了。潼关之险。在于地势。若有内应则优势尽失。反而因为地势的陡峭。使他们无法迅速集结人马。
段明玉从几个月前就开始安排这步伏棋。即便是攻城掠寨。烧杀抢夺。都始终沒有动用他们。关键时刻。这招伏棋终于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三藩军队势如破竹。若是硬攻恐付出数万伤亡也难攻克的堡垒。就在这样一支小小的伏兵作用下土崩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