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于谦】 - 爱妃养成记 - 立体金属复制仪

小故事【于谦】 - 爱妃养成记 - 立体金属复制仪

这个故事其实和本文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既然提到了土木堡,觉得还是有必要提一提于谦。

关于于谦,最初的印象就是中学课本里学过的那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那个时候大概也就是知道课本里对于诗作者的一句介绍:什么政治家,民族英雄之类的。并不知道在于谦身上发生过什么事情。直到后来迷上了孝宗,开始看明朝历史才了解到了。

于谦本来是个文官,他从来不是祖逖那类能够闻鸡起舞的人,但他无疑曾经研究过兵法,而且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一个拥有着大无畏精神的英雄。

土木堡之变,耗尽了明朝最精锐的部队,也使得明朝京城内部兵力空虚,一时间人心惶惶,士气不振。当时的朝堂大都是逃跑派,许多人主张南迁,将都城迁回南京。而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当然就是那个于谦!)举出宋南渡而亡的实例(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明史.于谦传》)

郕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也就是后来的明代宗。朱祁钰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而侍讲徐珵说星象又变,应该南迁。当时这个意见应该是代表了大多数意见的吧。而于谦独有远见,知道不能放弃京城。他说,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迁都,便再不可挽回。并且举出宋难度而亡的例子,终于说服朱祁钰,留守北京与瓦剌作战。

当时的于谦已经代理兵部尚书,又是主战派的代表,防守京城的重任自然落在于谦肩上。而于谦也终于不负众望,击败了也先,保住了北京城,保住了大明半壁江山。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或称京师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