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 - 先前的风气 - 穆涛
说说
“秩序”这个词:秩,从禾,古时的意思是官吏的俸禄。以前的领导发工资不发货币,发五谷,级别越高,
“担子”越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彭泽县令”的月收入低微,迎来送往又烦琐,索性
“心念山泽居”。陶县长辞官还有一个重要背景,他曾祖父是东晋的大司马,祖父和父亲都官至太守,他自己也出任过江州祭酒,经见的大场面够多也够烦,因此,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秩也指级别,
“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清朝有个武职叫
“散秩大臣”,从二品,但是虚职,有级别无岗位,相当于副兵团级调研员。
序,最早是教练场所。古人的基本才能被概括为
“六艺”:礼乐御射书数,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序是教射箭的房子。《礼记》里说:“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夏后氏是夏朝的代称。
在夏朝,序也兼着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功能。序后来才有了次第的内涵,序言、序曲、序幕、齿序、长幼有序,等等。
秩和序合作在一起,是个有机体,指内在结构的条理、规律和法则的融会贯通。
会场的进出有秩序;大街的交通秩序:大雁南北迁徙的时候,以人字形高翔;羊群在草原上散乱着吃草,但从空中往下看,其中则有着与山川大地浑然一体的天然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