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观舞(二) - 天龙八不 - 天外谪仙

第十章 观舞(二) - 天龙八不 - 天外谪仙

我们进入大殿,只见大殿之内灯烛辉煌,金碧辉煌,约有数十丈方圆大小,地上铺有红线毯,让人落脚甚轻,在大殿的正前方有一个挂有红色帷幕的舞台。不一会儿,大殿门关上,门口不再有人进来。大殿之中数百人排成了整整齐齐的十数列,我们三人跟着碧云站在距舞台三丈远近的第二排中。

一时之间,大殿里一片寂静,接着舞台那边乐音响起,舞台上帷幕拉开,一个华服炫目的女子站在台上。凝神细看,只见台上的那个女子形容美极,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实是人间倾国倾城之貌。随着曼长柔和的乐音,那个女子开始翩翩起舞,只见她长袖轻抛,腰肢款摆,犹如风摆荷叶:莲步缓移,螓首微抬,犹如蔷薇夜开;明波流慧,眉梢含情,犹如chu女思chun。

我们三人观赏此舞,站在我们身边的的碧云轻声为我们介绍道:“这是楚舞中的《翘袖折腰舞》,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最善此舞,并因此舞得名。”我不禁想起唐代李昂的一首乐府诗《赋戚夫人楚舞歌》,记得那首诗这样写道:定陶城中是妾家,妾年二八颜如花。闺中歌舞未终曲,天下死人如乱麻。汉王此地因征战,未出帘栊人已荐。风花菡萏落辕门,**裴回入行殿。日夕悠悠非旧乡,飘飘处处逐君王。闺门向里通归梦,银烛迎来在战场。相从顾恩不雇己,何异浮萍寄深水。逐战曾迷只轮下,随君几陷重围里。此时平楚复平齐,咸阳宫阙到关西。珠帘夕殿闻钟磬,白日秋天忆鼓鼙。君王纵恣翻成误,吕后由来有深妒。不奈君王容鬓衰,相存相顾能几时。黄泉白骨不可报,雀钗翠羽从此辞。君楚歌兮妾楚舞,脉脉相看两心苦。曲未终兮袂更扬,君流涕兮妾断肠。已见储君归惠帝,徒留爱子付周昌。传说当年秦末鸿门宴之后,盟主项羽分封了十八个王侯,刘邦被封为汉王。项羽则自称为西楚霸王。后来,为了争夺天下,刘项之间经常发生激战,刘邦不敌项羽,常常为项羽所败。有一年,项羽啦啦文|,全文|字手打率兵北上,攻打齐王,刘邦则觑机一举攻占了项羽的都城彭城。项羽闻讯之后大怒,亲率数万精兵排山倒海般猛扑回彭城,刘邦虽然率军奋力抵挡,无奈兵少将寡,最后只得弃城而逃。当此,项羽不容刘邦有丝毫喘息之机,又亲自率军追赶,直打得刘邦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当刘邦单枪匹马,急急如丧家之犬,茫茫如漏网之鱼,逃到曹州东南二十余里的戚家村之时,已是疲累不堪,只好下马休息。这时天色渐晚,刘邦刚刚在村头的一株古槐树下休息了一会,又听到了嘈杂成一片的人喊马嘶。刘邦心道:追兵又追上来了,怎么办?难道说我刘邦该当命丧此地?他一边思索,一边抬头四望,猛然间瞥见在他身后的不远处,在一户人家的花园里,有一位老翁和一个少女正在整剪花枝。他来不及细想,连忙走上前去,谎说自己是汉王刘邦的手下,被人追赶,希望老翁与那个少女可以救他一命。那个少女急中生智,用手指了指园中的一个枯井,老翁会意,立刻将刘邦藏在井中。那个少女一看还有一匹刘邦所乘的战马,怕引起追兵怀疑,于是,拿起一根木棍,用力抽在马臀之上,那匹战马便立刻跑远了。过了一会,追兵走远了,刘邦得救了。到了晚间,老翁叫那个少女置办了一桌酒菜为刘邦压惊。刘邦与老翁攀谈数句,才知道老翁姓戚,是戚家村的一位花农,只有一个女儿,就是方才和戚翁一起救了他的那个少女。那个少女年方二八,修眉俊目,貌若天仙。刘邦遂对这个少女生出爱慕之心,又有感于戚翁和那个少女的救命之恩,于是先向他们说明了他汉王的真实身份。戚氏父女闻言,慌忙下跪道:“小民不知汉王在此,有眼不识泰山。”刘邦忙道:“两位恩人快快请起。”之后,刘邦又请求戚翁将女儿嫁给他为妾。那戚翁道:“汉王看得起小女,那是小女的莫大福分。”刘邦说道:“将来我如果能得了天下,就封你的女儿为贵妃。”当下,戚氏父女叩头谢恩。二人叩头谢恩毕,戚女便马上更衣,跳起了翘袖折腰舞,陪刘邦欢饮。二人于当晚便成了亲,刘邦感到戚女是他非常的称心满意的一个姬妾。为了纪念二人的相识,刘邦便对戚女说将来如果咱们有了孩子就取名为如意。后来他们有了的孩子,果然名叫如意,那个孩子就是后来的赵王如意。赵王如意长大之后,刘邦看他聪明英武,而太子刘盈却庸碌无能。准备废掉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为太子。但太子刘盈乃是吕后所生,吕后对改立太子之事多方阻挠,所以改立太子之事一拖再拖,到了后来,刘邦还未来得及改立太子就已经病死了。刘邦一死,戚姬和赵王如意都惨遭吕后的杀害。据说,戚姬在临死之前,母子不得一见,写了一首诗云: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读后实是令人感伤不已。

我想到这里台上的翘腰长袖舞已经舞罢,舞台上帷幕缓缓拉上。过了一会,台上乐音复又响起,帷幕拉开,只见站在台上还是先前的那个女子,不过衣服妆饰换过,不似先前华丽。只见那女子复又随乐起舞,只见她时而盘旋,时而俯仰,时而飘裙,时而舒袖,神态妩媚,眉目传情。这时碧云给我们介绍道:“这是《明君舞》,晋石崇宠姬绿珠最善的便是此舞,乃后人据昭君出塞的故事所作。”碧云说完,我忽然想起隋薛玄卿的一首乐府诗《昭君辞》云: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蛾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专由妾命薄。误使君恩轻。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夜依寒草宿。朝逐转蓬征。却望关山逈。前瞻沙漠平。胡风带秋月。嘶马杂笳声。毛裘易罗绮。毡帐代金屏。自知莲脸歇。羞看菱镜明。钗落终应弃。髻解不须萦。何用单于重。讵假阏氏名。駃騠聊强食。筒酒未能倾。心随故乡断。愁逐塞云生。汉宫如有忆。为视旄头星。相传西汉年间有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子,她姓王,名嫱,字昭君,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的一个地方。因为她聪慧丽质,远近闻名,汉元帝时被选入宫中,成为“待诏”。那时汉朝方值中兴,北方的匈奴则由于内部矛盾互相争斗不已,结果越来越衰落贫穷,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部落。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友好往来,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过汉宣帝。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元帝见其意诚,便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又不愿意嫁到匈奴去,于是,管事的大臣很是着急。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与匈奴和亲。这个宫女姓王名嫱,字昭君,不仅长得美丽非凡,而且见识过人。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们选择吉日,让单于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单于呼韩邪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临回匈奴之前,王昭君向汉元帝辞行,汉元帝看到她倾国倾城的容貌,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元帝回宫之后,越想越是懊恼不已,心想: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被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画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美丽。为甚么会画成这样呢?原来宫女进宫之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先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再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往往索要贿赂,哪个宫女要是送给他财物,他就会把哪个宫女画得很美。王昭君是一个品行高洁的女子,对画工索取贿赂的行为十分不满,不愿送给画工财物,所以画工就把王昭君的容貌画得十分平庸一般。为此,元帝极为恼怒,下令杀了那个画工。之后,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第五文学”更新最快,全文字手打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很多技艺传给匈奴)2c不幸的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伊屠智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又依据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被迫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昭君与雕陶莫皋后来又生有两女,长女名叫须卜居次,即须卜公主,小女名叫当于居次,即当于公主。民间关于王昭君有很多传说,说她是天上的仙女下凡,下嫁于呼韩邪单于。她出塞之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他们头顶上盘旋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昭君去世之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正所谓“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

我正想着王昭君这个奇女子出神,那个千娇门的女弟子碧云一拉我的袖子,微微一笑,道:“柯公子,观舞已毕,咱们走罢。”这时,我才对面舞台上已是人不在,声不响,帷幕拉下,放眼再看我们四周,只见偌大的一个大殿里只剩下我们三兄弟和碧云四人。于是,我们三人随碧云依旧回到大殿外广场西墙下的那个房间。当日晚间,我们三兄弟一边吃饭,一边谈论。二弟道:“大哥,不知这千娇门门主金不换是甚么意思?不和咱们见面,却让咱们观舞。”三弟道:“大哥,莫非千娇门的武功便是从舞蹈之中化来,学习这些舞蹈便是在练一门高深的武功?”我道:“既然千娇门门主金不换位列当世‘天龙八不’之八大高手之一,自然有其高人一等之处,咱们静观其变,不必多言。琬”第二天一早,三人饭罢,碧云仍旧不提让我们去见千娇门门主金不换一事,仍是带我们进到广场那座大殿里观舞,只见大殿里依旧布满了千娇门的女弟子。不一会儿,舞台上乐音响起,帷幕拉开,出来一个身着艳服,手握一把剑器的女子,正是昨天那个女子改妆换服。随着舞台里面乐器所传出的抑扬顿挫的美妙乐音,舞台上那个手握剑器的女子开始翩翩起舞。只见她随着舞台上的乐音越舞越快,时而腾空,时而落地,身形洒脱,转折如意,手中剑器的舞动亦越来越快,渐渐地如惊电奔雷,气势迫人。

我心道:莫非这是唐代的《剑器》舞?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恰在此时,碧云向我们轻声解释道:“这是唐代公孙大娘《剑器》舞中的一支舞《裴将军满堂势》。”我心道:这个,我倒是知道,公孙大娘乃古代盖聂、荆轲、公孙大娘、裴旻四大剑圣之一。相传公孙大娘是唐朝开元盛世之时唐宫的第一舞人。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她未入皇宫之前在民间献艺,观者如山。后来,她被应邀到皇宫表演,无人能比。她创作了多种《剑器》舞,有《西河剑器》,《剑器浑脱》,《裴将军满堂势》等。记得诗圣杜甫有一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云: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载,余尚童穉,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況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進,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恰在此时,台上那个作《剑器》舞的女子手中剑器愈舞愈慢,渐渐地终于止歇,台上帷幕亦缓缓拉上。过了一会,台上帷幕缓缓拉开,方才那个剑舞方罢的女子换装之后亭亭玉立于台上,乐音响起,女子随着乐音开始起舞,只见她舞姿轻盈、飘逸、柔美、自如,和先前之剑器舞《裴将军满堂势》又自不同,让人感觉惊艳旖旎,出尘洒脱。碧云又在我们身边轻声道:“这是唐玄宗宠妃梅妃的成名之舞《惊鸿舞》。藤”

我轻轻地“嗯”了一声,心道:记得《梅妃传》有云:梅妃,姓江氏,莆田人。父仲逊,世为医。妃年九岁,能诵《二南》。语父曰:“我虽女子,期以此为志。”父奇之,名曰采苹。开元中,高力士使闽越,妃笄矣。见其少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几四万人,自得妃,视如尘土。宫中亦自以为不及。妃善属文,自比谢女。淡妆雅服,而姿态明秀,笔不可描画。性喜梅,所居栏槛,悉植数株,上榜曰“梅亭”。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妃有《萧》、《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绚窗》八赋。是时承平岁久,海内无事。上于兄弟间极友爱,日从燕间,必妃侍侧。上命破橙往赐诸王。至汉邸,潜以足蹑妃履,登时退阁。上命连趋,报言“适履珠脱缀,缀竟当来”。久之,上亲往命妃。妃曳衣迓上,言“胸腹疾作,不果前也”,卒不至。其恃宠如此。后上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妃应声曰:“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任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上大悦。会太真杨氏人侍,宠爱日夺,上无疏意。而二人相疾,避路而行。上尝方之英、皇,议者谓广狭不类,窃笑之。太真忌而智,妃性柔缓,亡以胜,后竟为杨氏迁于上阳东宫。后,上忆妃,夜遣小黄门灭烛,密以戏马召妃至翠华西阁,叙旧爱,悲不自胜。既而上失寤,侍御惊报曰:“妃子已届阁前,当奈何?”上披衣,抱妃藏夹幕间。太真既至,问:“‘梅精’安在?”上曰:“在东宫。”太真曰:“乞宣至,今日同浴温泉。”上曰:“此女已放屏,无并往也。”太真语益坚,上顾左右不答。太真大怒,曰:“肴核狼藉,御榻下有妇人遗舄,夜来何人侍陛下寝,欢醉至于日出不视朝?陛下可出见群臣,妾止此阁以俟驾回。”上愧甚,曳衾向屏复寝,曰:“今日有疾,不可临朝。”太真怒甚,径归私第。上顷觅妃所在,已为小黄门送令步归东宫。上怒斩之。遗舄并翠钿命封赐妃。妃谓使者曰:“上弃我之深乎?”使者曰:“上非弃妃,诚恐太真无情耳!”妃笑曰:“恐怜我则动肥婢情,岂非弃也?”妃以千金寿高力士,求词人拟司马相如为《长门赋》,欲邀上意。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势,报曰:“无人解赋。”

妃乃自作《楼东赋》,略曰:玉鉴尘生,凤奁香珍。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标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忆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亡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陇。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太真闻之,诉明皇曰:“江妃庸贱,以谀词宣言怨望,愿赐死。”上默然。会岭表使归,妃问左右:“何处驿使来,非梅使耶?”对曰:“庶邦贡杨妃果实使来。”妃悲咽泣下。上在花萼楼,会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赐妃。妃不受,以诗付使者曰:“为我进御前也。”曰: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寞。上览诗,怅然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曲名是此始。后禄山犯闭,上西幸,太真死。及东归,寻妃所在,不可得。上悲,谓兵火之后,流落他处。诏:“有得之,官二秩,钱百万。”访搜不知所在。上又命方士飞神御气,潜经天地,亦不可得。有宦者进其画真,上言:“甚似,但不活耳。”诗题于上,曰: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明皇读之泣下,命模像刊石。后上暑月昼寝,仿佛见妃隔竹间泣,含涕障袂,如花蒙雾露状。妃曰:“昔陛下蒙尘,妾死乱兵之手。哀妾者埋骨池东梅株旁。”上骇然流汗而寤。登时令往太液池发视之,无获。上益不乐。忽悟温泉汤池侧有梅十余株,岂在是乎!上自命驾,令发现。才数株,得尸,裹以锦,盛以酒槽,附土三尺许。上大恸,左右莫能仰视。视其所伤,胁下有刀痕。上自制文诔之,以妃札易葬焉。赞曰:明皇自为潞州别驾,以豪伟闻。驰骋犬马?杜之间,与侠少游。用此起支庶,践尊位,五十余年,享天下之奉,穷奢极侈,子孙百数,其阅万方美色众矣。晚得杨氏,变易三纲,浊乱四海,身废国辱,思之不少悔,是固有以中其心,满其欲矣。江妃者,后先其间,以色为所深嫉,则其当人主者,又可知矣。议者谓:或覆宗,或非命,均其媚忌自取。殊不知明皇耄而忮忍,至一日杀三子,如轻断蝼蚁之命。奔窜而归,受制昏逆,四顾嫔嫱,斩亡俱尽,穷独苟活,天下哀之。《传》曰“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盖天所以酬之也。报复之理,毫发不差,是岂特两女子之罪哉!梅妃其人才情高傲,目下无尘,以《惊鸿舞》闻名一时,唐李文山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诗赞曰: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我想到这里,舞台上的《惊鸿舞》舞罢,帷幕拉上,我们随着殿内的人流走出殿外。当晚我们还是在大殿外西墙下的那间房中休息。

翌日一早,三人饭罢,碧云仍旧不提让我们去见千娇门门主金不换一事,仍是带我们去到大殿观舞,只见大殿之内依旧布满了千娇门的女弟子。不一会儿,舞台上乐音响起,帷幕拉开,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前两天在台上跳过《翘袖折腰舞》,《明君舞》,《裴将军满堂势》,《惊鸿舞》的那个女子。只见那女子全身都是胡人女子的艳装艳饰,随着舞台上的乐音渐渐展开舞姿,先是长袖款摆,轻轻旋转。过了一会,舞台上乐音转急,只见她两脚足尖交叉,左手叉腰,右手擎起,裙摆旋为弧形,全身彩带飘逸,亦开始愈旋愈急。碧云在我们身边轻声道:“这是由西域传来的《胡旋舞》,唐代最善此舞的有两人,一个是杨贵妃杨玉环,一个是平卢军节度使安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