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跨越的文明 - 史前十万年 - 老歌
大荒族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张凡虎等人就离开了,两吨多重的河马肉他给对方留下了一半,这让大荒族人大喜过望。现是一年干旱难以狩猎的时候,角马、斑马等数量多重量大速也并不是很快的易捕获的动物已经迁徙走了,而各种羚羊体积不大,肉少,重要的是数量少、速快,难以捕捉。犀牛、河马、大象等“肉山”只做短途迁徙,它们一般都生活距水源较近的地方,但是不到万不得已绝对没人想打它们的主意,所以一吨重的肉食是一个重礼。
所有人都来送行,这次八十几个猎手和神仕们都回来了,仪式比昨天迎接他们的时候热闹得多也隆重得多。女祭司站她椅子上,背后跟着十余人,其余的站了张凡虎身后。由于五十几个猎手和二十几个神仕他们有一半的人背回来的河马肉都不用还回来,也就是这四十余人背的河马肉全部送给了大荒族,现他们就成了张凡虎他们的苦力。
几个老头和女祭司一致决定,接受了张凡虎他们礼物的族人负责把另外族人背回来的河马肉给张凡虎他们送回去,十人的队伍就要向前了。凉爽的猴面包树林边上,张凡虎向大荒族高领袖几个老头先是行对方的离开礼节,然后是己方部落的,后他选了一个让其余人都看不见他面部的角走到女祭司面前。
女祭司也看出了张凡虎的意图,静等着他。“这次合作愉快,希望我们还有多的机会。你,需要纸吗?嘿嘿。”张凡虎边说边行礼,然后女祭司回礼的时候突然加了后一句,接着没等女祭司回过神来微微一笑,背上一大捆干树枝,拔出插地上的“艾考瓦”,转身向着族人们给他留下的道大步走去,族人们跟后面。
女祭司先是微笑着,听到后一句时先是一愣,然后躲珠串后面的脸微微红了,后看着张凡虎的背影略微一思考,心底有些凝重,她明白这个能孤身一人来到史前并生活得很好,混得风生水起的人不会无的放矢,也不会这种情况下调戏她,他很有可能是认真的,双方将来肯定有好的合作前途。
她与张凡虎交换了双方所需,但不是用树与树交换,而是按先女祭司提出的以树枝换树汁,只不过是一皮水袋也就是五公斤重的休洛树汁换取二十公斤重的阿洛树枝,张凡虎背上这一捆就有四十公斤,是用两水袋休洛树汁换的。
这是一种很好的交换方法,同时也是初步合作的一种试探:女祭司的人来帮助搬运河马肉并给他们解围的时候距湖泊边的树林只有数米,如果他们要找休洛树是绝对能找到的,而张凡虎有三十公里远视距的望远镜,以大荒族为心寻找,以他们的综合实力要找到阿洛树也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
合作需要真诚,双方都知道这两种树对彼此的重要性,明白对方对己方的重要性,盟友的必要性,所以也都没有打算去打对方资源的主意,所以下一步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
不得不说,女祭司很聪慧,她能从外表看似无理甚至粗俗的话语得出张凡虎真正的想法,“知人者智,知之者明”,这就是知己的难得与可贵之处了。张凡虎的确不是调戏对方,而且是大庭广众之下,周围太多人,没有办法让一个人也不能现他说话,他也不能保证只有女祭司一人能听懂汉语,他没有那份闲心。他是认真的。
现族人们完全不会被饿肚子了,每年初冬只要好望角劳累半月,那么至少半年的食物就完全够了,前几个月第一次捕鱼,不仅经验少,而且时间紧造成渔网数量也不够,收获没有达到族人们的极限,如果下一个月沙丁鱼再次回访,那很有可能一年的食物都足够了;每年的角马大迁徙是非洲大草原上陆生食肉动物们的天堂时间,拥有弓箭、投矛、链石等先进武器之后肯定会有大的收获。
史前智人如果没有张凡虎的带动是没有可能会织网捕鱼的,也不会制弓射箭捕猎,现他们是富裕部落。另外好望角边上还有上亩的椰树林、草原上随处可见的猴面包树,还有一些野菜比如紫娇花等也为他们提供维生素……
一句话,张凡虎他们现很富有,而且完全有能力支援其余同类。人类吃饱后都会追求吃好,这就是所谓的享受了,现代社会能饿死人的地方已经很少了,只要不是动荡等地,人们都会千方计地追求享受,这也是人类能不断进化的关键。
原来的和柴烧烤张凡虎初来乍到就改为了三脚架悬挂式烧烤,然后为椰壳锅烹煮,后是陶锅,现张凡虎还尝试做个平底锅,雨季的时候有机会捡拾几个鸟蛋和其余什么油炸或者烙饼。族人们原来挤一棵树上睡觉,现每人都有自己的小房间。这些都是族人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对生活另一种追求,而休洛树汁和阿洛树枝何尝又不是这方面的呢?史前智人一定要喝酒、刷牙吗?
张凡虎觉得,要做就要做到好,只要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就大胆去做,只要不危害到自然环境,这个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的事情、对族人们好的事情都可以去做。现,他要让明再次跨越一大步――造纸。
纸,真正意义上的纸众人皆知是我国古代人民明的,是我国引以为豪的“四大明”之一。到现代科技日月异的年代人类也离不开纸,即使所有字图片等全部变为了电子档,人类生理上也需要。
史前当然不会有纸,张凡虎虽然想写点什么但是这些毕竟还可以忍受,写日记留念不如把好的记忆留大脑,他也有自己实用的日历。虽然这方面他不需要,但是每天早上的生理需求却是一种让人不太享受的事,这也是张凡虎自己的那棵猴面包树上的叶子比族人们的要少的原因。
张凡虎不是神,他并不是什么都会做,但是造纸原理他是知道的,其实并不难,只是要做好就太难了。
古埃及作为世界上公认的为古老的国家,它与我国远古一样,我国炎帝没被黄帝打败之前,黄河流域有很多的部落。黄帝与炎帝联合打败蚩尤部落,然后黄帝再打败炎帝,形成了国古代国家雏形,也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由来。
古埃及以前也是许多部落,七千年前埃及人定居尼罗河三角洲,大力展农业,也就是从那时起古埃及成了世界上古老国家的起源。当时的古埃及众多部落年年战乱纷飞,部落之间少不了相互吞噬与融合,后沿尼罗河分为上埃及与下埃及两个小国,五千一年前上埃及的美尼斯终于统一了整个埃及,成为古埃及第一代法老王,这与我国黄帝统一黄河部流域大部分地区时代大致相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对人类明历史进程都起到重要作用的伟大人物位二十余年后一次狩猎不幸身亡,而罪魁祸就是张凡虎他们背上送给大荒族礼物的原始状态――一头河马。
五千年前,下埃及明了一种“纸”,它叫纸草,就是用尼罗河沿岸沼泽地带一种高杆植物――纸莎草造纸,他们把草茎间部分取出来,就像张凡虎等人为了搓绳子把一般的草茎取出来一样。这些长长的草茎被他们铺为一层,然后稍微揉软用树胶粘成,说它是纸就太勉强了,所以叫它纸草。但那毕竟是公元前数千年,当地人能就地取材造出纸草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纸的英语单词“pap
”也是起源于此,就像“tufu”是我国明的豆腐的英语单词一个道理。
纸草是古埃及人用来写字的,虽然赶不上我国制造的纸,但是用来写字也可以将就。这种纸草张凡虎要造那也就是小半天的事,现草原上干草茎太好找了,只是比纸莎草小短,至于用鱼胶和树皮熬制出来的胶绝对比单纯的树胶要好,但是张凡虎可不会制造这种纸草,因为写字不是他的主要目的,而是纸的另一种用途。
我国西汉就用上等的棉等制造纸,但是造价太高,甚至超过了富贵人们用来写字的白丝绸,平穷书生还是用他们的竹子,所以普及并不广。一直到东汉时期蔡伦改造了造纸术,这虽然不是明一种东西那么伟大,但这就像一千多年后西方瓦特改良蒸汽机一样――改造的人名气和伟大程远远超过了明者。
一千多年前的蔡伦造纸用粗布、麻绳、破渔网、树皮等粗纤维造出如美人肌肤一样又白又滑的纸,而且造价低廉,深受人们欢迎,这也是张凡虎所想要达到的。
当张凡虎率领大家再次来到那那棵树下,那条被束缚了几天的非洲岩蟒精神已经有些萎靡不振了,腹部也缩小了很多,那只羚羊已经被它超强的消化能力解决大半了。几十个大荒族族人看到这条一多公斤的蟒蛇已经被束缚住都相当吃惊,这是他们一般也不愿意招惹的存,但是没想到却被对方轻易制服了。接下来没有什么悬念了,草原上也可以称为一霸的岩蟒被射杀然后几人扛着继续前进。
距族人聚居地还有近十公里张凡虎他们又被族人现了,看着望远镜族人举起的巨大鹦鹉螺号,那位“气量大”的族人肯定又卖力地吹,只是那声音不能传到这么远。
大荒族疑惑的眼光,张凡虎与十二个族人变换着队形,先是横着再是竖着,这是经上次张凡虎带人回来引起一场小误会而这次走之前与留守族人约好的暗号,表示是自己人。
十几分钟之后,让大荒族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一只半大斑马背上驮着两个光屁股的小孩子冲了过来!小斑马张凡虎身边亲密地蹭着,两个小孩子也跳了下来。小斑马当然是细纹斑马白墨,已经半岁多的它是族“重量级”成员,体重超过了智力的八十几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