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0章 内阁和外事司 - 大明武夫 - 特别白
在太子询问的时候,皇上一直都没有发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儿臣这些问题,只是自己独自思索之下的疑问而已,显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儿臣之所以问父皇,也只是为了探究父皇之深意而已……父皇既然这么做,那肯定就是有深意的。”
“你的想法其实也没错,如果我把精力都花在南方,没准确实可以开拓更多土地。”沉默了片刻之后,皇上点了点头,“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北方虽然是苦恶之地居多,但是却直刺腹心,因而更加需要先行荡平?蒙古与京师近在咫尺,蒙古精骑若是一鼓作气,用不了多久就能打到京师城下。
内阁和丞相的办公厅就放在东华门以西不远的文华殿,以示对丞相和内阁的重视(当然丞相和各个大臣的住处还是在宫城之外,只是在这里办公而已)。然后,因为内阁现在实际上是政府的中枢,所以编制十分庞大,各个部署的办公场所,直属于丞相的那些也被放在了宫城当中,方便丞相来进行指挥,而其他的部则在京师其他地方找了办公地点,有些就直接用大明六部当时的衙署。
虽然初创的时候,一些疏漏草率的地方难免会影响效率,各部之间沟通还有些不畅,但是在新朝建立几年之后,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现在的内阁各个机构已经运转成熟,或者说,他们已经建立了自己成为国家权力机关的自觉,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那种草台班子的匆忙慌张的凌乱感。
外交事务现在就是丞相的直属事务,因此外务司作为内阁公厅的下属机关,自然也被安排在了宫城当中办公,所以丞相在办完公事之后,自然也就可以随意去将外务司的主官宣召过来了。
而现在,外务司的负责人是孔璋。这是一个中年人,面孔斯文,动作轻柔温和,看得出来受过良好的家教。同时,因为几年来都身居高位的缘故,他的顾盼之间已经带上了一些朝臣的气势,使得人不会因为他的谦和举止而对他有所看轻。
这个人是孔府出身,不过因为不受家族待见的缘故,他很早就投靠了徐州这边,并且为徐州这边出了不少力,算得上是个从龙功臣。因此,在新朝鼎力之后,朝廷也当然会给回报,将他封为恪勤子爵。另外,皇上看在他在孔府的时候经常负责对外接待的份上,特意将外事司的司长职位交给了他,让他全盘负责新朝的外交事宜,而孔璋似乎也对这份职务十分满意,因此一得到这份事务,就全身心地投入了进来。
并没有让丞相多等,听到了随从的通报之后孔璋就放下了手中的事务,跟着随从穿行于宫城里的宫墙当中,很快就赶到了文华殿。
在前明时代,文华殿初为皇帝常御宫殿,前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便改为皇帝便殿,后为明经筵之所,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顶。嘉靖十七年,还在殿后添建了圣济殿。这宽敞的大殿被皇上定位内阁办公大厅和议事地倒也相得益彰,极其能够体现出新朝和前明之间的不同来。
前明太祖防臣如防贼,千方百计削弱大臣的权力,甚至还废除了丞相一职,但是到了最后,子孙一代代传下来,最后大权还是不得不下放,最后竟然落入了文臣和阉宦手中,闹出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来。比较起来,皇上建立新朝之后就直接重设丞相,然后加强了内阁的权威,甚至将内阁放在宫城当中办公,确实气魄要大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