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奉旨北上 - 江山战图 - 高月

第489章 奉旨北上 - 江山战图 - 高月

应该说这个情报在张铉的意料之中,当杨义臣将被调回京城的消息传来时,张铉便意识到这是杨广开始收拾杨义臣的先兆,倒并不是因为杨义臣没有去勤王,而是杨义臣击败了十余万格谦的军队,威震河北,杨广不会再容忍他坐大,便解散其军队,将他调回京城。

但这样做也会在河北导致严重后果,不仅河北南部将无力阻止高士达和窦建德的迅速扩张,而且青州地区也将面临乱匪的巨大威胁,把他张铉调去河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使君觉得这是虞世基的顺水人情吗?”房玄龄笑问道。

“有这个可能,不过我觉得一定是河北形势危急,才迫使杨广不得不做出决定,否则,他不会同意我再回北方。”

张铉负手走了几步又问道:“我北上后,江淮剿匪和江都的防卫由谁来负责?”

“听说沈法兴主力在太湖被陈棱击溃,沈法兴率数百残军向南窜逃,江南匪患已平,我估计还是会由陈棱北上接手江都防卫。”

张铉摇了摇头,“有江南会在,江南匪患平息不了,只是暂时无法兴风作浪,只要陈棱一走,很快就会卷土重来。”

虽然明白江南匪患的根源,张铉也顾不上那么多,他更关心青州那边的安全,朝廷在防务交接上出现重大失误,月初便解散了杨义臣的全部军队,却没有及时派驻新的防御之军,可以想象,清河郡已再次沦陷,黄河对岸的青州各郡也岌岌可危。

想到这,张铉当即对房玄龄道:“速和北海郡韦长史联系。我要知道河北一带的情况,另外,令尉迟将军驻防黄河。严防高士达军队南下。”

“使君要北上吗?”

张铉点点头,“既然朝廷旨意已下。那我确实要先走一步了。”

“属下明白,这就去安排!”

房玄龄行一礼便向外走去,走到门口他忽然想起一事,回头提醒张铉道:“属下建议暂时封锁夫人诞子的消息,以防朝廷起意。”

“可是大姐在坐月子,她不能见风,更不能长途跋涉。”

“我知道,所以我考虑乘船北上。”

“坐船?”武娘心有余悸道:“连我都受不了那种颠簸,更不用说大姐,还有孩子。”

张铉笑着拍拍她的俏脸,“不是走海路,是从河道北上,我会安排周全,让她舒舒服服回到北海郡。”

...

三天后,朝廷的旨意到达江都,封张铉为光禄大夫,清河通守兼河北十二郡招讨使,令他即刻率军北上。

张铉随即分兵三路,命裴行俨率三千骑兵在前方开路,他率两万大军为中路,又令罗士信为后军,与陈棱交接江都防务后率其余军队北上。

张铉被调去河北的消息传开后,数十万江都民众出城送别,无数人洒泪惜别,江淮杜伏威尚未剿灭,张铉这一走,不知杜伏威是否会卷土重来。

这次张铉北上的路线作了精心安排,他带了数百艘船只运送粮草物资,同时妻子卢清尚在月子中,所以将全程走水路。

先从邗沟到山阳县,再从山阳县走泗水北上,而不走通济渠,走通济渠就必须走黄河,但张铉考虑走内河,他几个月前刚刚走过这条路,走泗水到彭城,转菏水北上东平郡,在经过巨野泽便可进入济水,然后便一路到达北海郡,最后转巨洋水到益都县,全程都是平稳水路,卢清甚至不用出舱一步。

这一天,船队浩浩荡荡驶入了巨野泽,船队以三百石平底船的为主,一共有四百余艘,其中夹杂着百余艘五百石的客船,满载着青州军将士的家眷。

巨野泽中虽然没有影响巨大的悍匪,但也活跃中十几支小型乱匪,大多以数百人为主,以他们的力量是不敢碰隋军的船队,尽管如此,张铉还是不敢大意,进巨野泽之前,他在每艘平底船上部署二十名士兵护卫,同时船队沿着南岸缓行,一旦有匪情就立刻靠岸。

张铉的妻儿以及十名女护卫坐在一条五百石的小楼船上,船分上下两层,卢清母子住在上层,武娘和辛羽也和她住在一起。

虽然坐月子有很多讲究,但关键是不能吹风,不过卢清在船上生活了大半个月,昼行夜歇,已经不像刚开始时那样小心翼翼,她甚至还能偶尔开窗看看风景。

“大姐,我们这是到哪里了?”望着窗外波光浩淼的湖面,武娘惊叹地笑问道。

“出发时我听将军说,我们要经过一个大湖,叫做巨野泽,应该就是这里了。”卢清坐在铺着厚软垫的舱板上,手中端着茶碗,望着窗外的湖景笑道。

武娘点点头,“这样说起来,我来过这里,不过我是北岸走,经过郓城和梁山,就进入济北郡了。”

“进入济北郡就快了,再走五六天就进入北海郡了。”

卢清回头看了一眼坐在她身后的辛羽,见她呆呆地望着大湖,便柔声问道:“是不是想到家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