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能杀鸡取卵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风雪云中路
想了想。杨震却是突然感觉事情有些不对。这个时候中国就那么几所大学。数量并不算多。而除了因为身份特殊。还留在沦陷区的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之外。迁移到大后方的大学数量有数。
而这些内迁的大学。一年的毕业生中理工类的更是有数的。而这些毕业生中除了考取公费留学以及采取各种手段出国的。在除去留在大后方效力为国民政府效力的之外。还能剩下多少人。
中央为了支持自己组建自己的军工科研队伍。秘密动员的大学毕业生中该不会有一些自己应该在后世熟悉的人物吧。那些人可是后來中国真正强大的基石。Www。。com要是现在就來到自己这里。放弃了出国继续深造的机会。那就真的是太可惜了。从国家今后的长远发展角度來说。反倒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等杨震要过这些人名单仔细看了一遍后。却是摇头不已。他果然从名单上看到不少后世自己闻名已久的人物。这些人物中在抗战前或是抗战中便留学回來的不在少数。而在还未抵达人员的名单中。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名字的后边。还有不少标明了已经考上公费留美或是留英的名单。其中的几个人他在后世便已经是如雷贯耳了。
在这份名单中这些特别标注人员的名字里面。有相当多的人是自己后世耳熟能详。Www。。com为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以及航空工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都成为后來的中国工程院的院士。
看到这些人的名字。杨震微微皱了皱眉头。掏出钢笔刷刷几笔便将这些人的名字划了下去。交给李延平道:“给中央发报。这些人还沒有來的。就不要让他们來东北了。已经來了的。更不要留下他们。将他们统统退回去。让他们继续出国留学。”
听到杨震的话。李延平吓了一大跳道:“老杨。这批人员能考取公费出国留学的。可都是在各自学业中顶尖的人才。为了动员他们來东北。中央可是花了很大的代价。Www。。com如今你将他们拒之门外。中央会有意见不说。也会挫伤这些人抗日救国的信心的。”
“别说中央和这些学生不会理解。就是我也很不理解。你为什么要这些人才都拒之门外。我们不是急需这两种专业人才吗。这些人都是顶尖的人才。也是我们目前急需的人才。为什么不能留下他们。”
“你究竟是这么想的。一方面我们根据地各种人才奇缺。另外一方面你又要将这里面很多人退回去。如果你认为这些人不可靠的话。我可以担保。在国难当头之际。他们沒有留在沦陷区。而是千里迢迢。风餐露宿迁移到内地继续求学。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这就证明了他们中绝对沒有汉奸。”
看着一脸严肃的李延平。杨震放下手中的碗筷道:“政委。正式因为他们都是顶尖的人才。我才决定让他们继续求学。你说我们的研究条件和教学水平。跟美英这些发达国家比怎么样。”
“政委。这个你沒有念过大学。也许不清楚。但我读过大学。我知道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别说我们。就是在原來的什么北平大学、燕京大学。与国外的研究条件都沒有办法相比。更何况我们现在的一穷二白。”
“而且我们现在几乎是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无法与任何外国大学做学术上交流。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而这个时代。科技进步的水平几乎是一日千里。你总是这么固步自封。只会让人家甩的更远。让这些人放弃使其学术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可以研究出更多的科研结果的机会。我们是对中华民族的犯罪。”
“政委。我们现在的确是人才奇缺。尤其是能搞研究的高级知识分子更是奇缺。但政委。我们的战争不能打一辈子。将來终归还是要建设的。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急需。而毁掉了一批科学家。”
“让他们出国留学。继续他们的学业。不单单是为了达成他们个人的意愿。也是为了让他们学习到这个时代最先进的东西。以便更好的报效国家。等他们学习到更先进的知识。对国家的建设才会更有用。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自己的科研队伍。”
“我们国家。包括我们党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制造枪炮的专家。还要有高级无线电专家。空气动力学家、飞机设计与制造专家、各种造船专家以及各种材料专家等一系列更高级的知识分子。”
“英国人现在已经将可以在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距离。准确预测敌机动向的雷达实战化。而我们还能只靠人力用肉眼去观察日军飞机的动向。而我们很多人连雷达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德军已经在其坦克装甲车上开始试验夜视器材。我们甚至连这些东西是什么原理都不清楚。”
“我们知道钢材可以制造现代化的枪炮。但是要用什么样的钢材去制造枪炮。才获得更大的威力和使用寿命。我们知道吗。了解吗。这些钢材该怎么去提炼。我们明白吗。外国的武器装备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有什么新的理论诞生。我们清楚吗。”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太落后了。这个时代是在不断的日益发展。我们已经落后。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但是不能在继续落后下去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道理清朝人都懂。我们这些人不应该不明白这个道理。”
“西方现在科学进步几乎可以用一日千里來形容。只有派出大量的留学人员走出去。让他们至少在目前这个战乱年代有一个更稳定的研究环境。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到科学技术更高的发展。我们才能真正的建设我们自己的科研队伍。落后并不可怕。但是我们要学。要明白知耻而后勇的道理。”
“我当初不顾军区经费紧张。一力坚持派遣留学生去江北学习。就是为了改变我们人才奇缺的现状。现在这批人有美国提供奖学金。Www。。com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做这因噎废食的事情。政委。我和您直说了。这些人如果学成回來。能将西方最先进的科学文化学到手。他们平均一个人的能力至少能顶上五个师。”
“我的好政委。为了我们国家的未來。我就算再舍不得。也只能暂时的先放弃这些人。我相信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也相信他们心中知识报国的热情。更相信他们在完成学业后。一定会回來报效祖国的。”
“这些事情稍后。我会专门给中央起草一封电报。将我的意见以及心中的想法向中央做一个详细的汇报。我们不能干杀鸡取卵的事情。这些人中沒有來的。不要來了。已经來了的这些考取美英公派留学的人全部都退回去。一个不留。”
“你安排两架最好的飞机。让他们和美英军事代表团一起走。以免他们回去后。因为到过延安受到某些方面的迫害。同时请求中央动员所有的力量。让他们早点出国深造。剩下的人。全部集中统一安排到兵工厂实习一段时间后。组建我们自己的理工大学和科研机构。”
有很多事情杨震无法解释。也解释不清。他沒有办法解释这个世界上目前还只是进行理论研究。除了专业的科学家之外。大多数人还不知道为何物的核武器的重要性。更沒有办法去解释火箭在未來战争中的作用。更无法解释。这批人员对十年后中国的重要性。
既然解释不清楚。在杨震开來。那也就不必去解释。如果自己能提供欧美发呆国家那样的研究条件。说实在的杨震真的很想将这些人都留下來。但是这个想法至少在目前看只是水中花、镜中月而已。自己的条件太差了。将他们留下來固然能获得一些助力。但实际上却是毁了这批科学巨子。
杨震的话看似有些蛮横。但是却也是极有道理。李延平虽然沒有读过大学。但是却也在江北进修过。对于人才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了解。尤其作为军区政委。对军工生产的现状也是有一定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