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冷血的决定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风雪云中路
犹豫了良久。看着电报上杜开山上报的伤亡数字。杨震却始终无法下笔签字同意。如果说东宁要塞的坚固程度。他不知道也就罢了。但他虽然未亲临其境。但是在后世读战史的时候。却是恰恰的有一个相当的了解。
五年后苏军在攻占东宁要塞群的时候。仅仅为了攻占一个胜洪山要塞。就动用了两个航空师、一个炮兵旅、两个独立炮兵营。一个步兵师加上一个筑垒守备队以及二百余辆坦克的兵力。
在战斗打响的头两天。便投放了七千多吨炮弹。整个战斗过程之中。不算各种口径的炮弹。仅航空炸弹就投掷了上万吨。整个胜洪山要塞虽然地下工事未受多少伤害。Www。。com但表面阵地被炸成了一片废墟。
即便依靠绝对优势的兵力和如此强大的火力。在整个持续二十天的胜洪山作战之中。苏军依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阵亡的人数就高达一千五百人。却仅仅击毙日军三百余人。二十多天的围攻战下來。也始终未能彻底的攻占胜洪山日军要塞群。
五年后经历过欧洲战场战火考验。从莫斯科一直打到了柏林的苏军可不是眼下被肃反大伤元气的苏军。其攻坚能力之强。炮火之凶狠。兵员战斗经验之丰富。尤其对于装甲兵的运用。可谓绝对是世界一流。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经历过欧洲战场上火力密度倍之考验的军队。Www。。com在面对当时精锐已经被尽数抽调走。剩余的不过都是老弱残兵的关东军。尽管对手有着坚固的永备工事可以依托。但却依旧打成这个样子。尤其惨重的伤亡数字。对杨震來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而现在杜开山所面临的形势。远比五年后的苏军要面临的形势严峻的多。虽然也有空中支援。而且炮兵也堪称强大。但是炮火的强度却无法与苏军相比。至少沒有人家两天发射七千发炮弹和一口气投下上万吨炸弹那样的本钱。
而面对的日军守备队的兵力和火力也要比五年后苏军面对的强大的多。Www。。com远不是无论兵力还是火力已经被极大的削弱。大部分的守备兵力和装备因为整体吃紧。而被调往其他战场的五年后的关东军可以相比。
当然自己知道的五年后的那张打的整个东宁地区草木变色的攻坚战失败。与苏军的战术过于僵硬。火力勇猛有余灵活不足也是有着极大的关系。但世界各国对于这种半地下的永备工事群。除了拼命的研制大口径火炮以及混凝土破坏弹之外。都沒有太多的办法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至少在美军研制出新式的钻地炸弹之前。都沒有太多的办法。
一战时期的比利时列日要塞一战。几乎将整个德军的西线行动拖延住。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苏德战争中的布列斯特要塞、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之战。也给攻击方带來的了惨重损失。而在明年即将全面展开的太平洋战争之中。手中掌握的绝对海空优势兵力的美军。在面对日军在太平洋诸岛上修建的要塞群。也损失惨重。
要塞攻坚战。自古以來便是世界各国在攻坚战中遇到的首要难題。而这些要塞。虽然坚固程度不如东宁要塞强。火力尤其是炮兵火力也强于东宁要塞群。但对于攻方來说无论地形还是火力配属。都远远极为有利。却依旧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德军超级大口径火炮。美军的重型战列舰火力。都不是自己现在能够相比的。如果死打硬拼。二纵和三纵。尤其是底子本身就薄。只有九个团的三纵。非得元气大伤不可。想想德军在一个列日要塞就伤亡了四万多人。杨震心里却是始终有些犹豫。
但这两种新式炸弹。那种吨级超级炸弹倒是无所谓。别说转让给苏联人。就是白给也无所谓。但是对于现在作为一张划时代武器的空气燃料炸弹。杨震至少现在还不想暴露。东宁要塞群。距离苏联边境太近了。距离苏联远东的中心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太近了。一旦使用。苏联人想不察觉都很难。
一旦苏联人察觉到自己这种新式武器的威力。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以他们灵敏的嗅觉來说。绝对百分之百的会找上门來。就是自己拒绝。也会找尽各种办法将技术搞到手。而这一点。却是杨震恰恰最不能接受的。
新式武器。尤其是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对苏联方面进行封锁。是他既定的政策。反正在苏联人看來自己方面除了少量的轻武器之外。沒有任何的武器设计生产能力。只要自己不主动展示。或是控制使用不被其察觉。应该可以糊弄过去。
但如果单纯的为了保守一种武器的秘密。而坐视自己的部队遭受重大的伤亡。却又让杨震从内心中接受不了这种在他看來。Www。。com只有冷血的政客才会去做的事情。
杨震自信沒有现任英国首相丘吉尔。那股子宁愿坐视一个城市在长达十个小时的狂轰滥炸中被夷为平地。居民死伤惨重。也不肯冒着英军破译德军密码成功的消息外泄的风险增强那里的防空实力的魄力。
一时之间杨震处于两难境地。是战略服从与战术。还是战术服从与战略。对于杨震來说却是相当的头疼。不同意意味着自己部队将要付出血的代价。但是同意对于自己的战略目标來说。却是一个相当严重的损失。
让苏联人在半年后的苏德战场多流一些血。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甚至最好把血流干。尽可能使恢复能力极强的苏联人在短时间之内无暇东顾。并且在战后对中国有所需。是杨震在今后对苏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
空气燃料炸弹除了对付坚固工事之外。这种武器最大的威力就是对付装甲集群。虽然单一一种武器不可能会完全的改变战争的结局。但是却会改变一场战役胜利的天平。而这种天平。却可以左右战争的进程。
同意与不同意。在杨震的脑袋里面斗争了良久。最终战略上面的原因还是占据了上风。杨震最终还是决定不同意杜开山的请求。而此时的杨震还不知道。自己因为这个在他看來有些冷血的决定。已经从一名单纯的军事指挥员走到了战略家的层次。
而对于很多人來说。这看似很简单的差别。却并不是一道可以随时跨过的门槛。很多人可以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但是在战略层次上却是一辈子也跨不过那道看似简单的门槛。
此时的杨震。眼光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集中在战场之上。更多的已经是战场之外了。如果说之前他所做的那些决定。还因为有比别人多几十年的见识的话。现在他已经开始将自己摆在战略层次上思考问題了。这就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一个战略家之间的区别。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在征求了郭邴勋其他几个人的意见。得知在哈尔滨缴获的那门日军四百一十毫米超级重炮因为操作过于繁琐。至少在短时间之内无法使用的结果后。杨震亲自给杜开山起草了一封回电。
在回电上。杨震直截了当的告诉杜开山。鉴于日军东宁要塞所处的地理位置。现在使用一些新式武器是不恰当的。而且这些新式武器由于受到生产能力以及原材料进口因素的制约。产能很低。现在还不到大规模使用的时候。
想了想。杨震将自己在后世了解到的一些对于要塞群的攻坚方法。都转发给了杜开山。尤其是几年后的松山战役那样艰苦卓绝的攻坚战的一些经验。都转给了杜开山。那里的工事群密度以及火力、坚固程度虽然不如东宁要塞大。但地形之复杂。还在东宁要塞之上。
这些经验。加上之前对密山庙岭要塞、鹿鸣台要塞的攻击积累的经验。对于杜开山应该会有一些帮助。除了有些东西还不到曝光的时候之外。杨震还有一个想法就是不想让自己部队养成单纯依靠火力和新装备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