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差距太大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风雪云中路
跟随军部行动的其他领导之所以反对军长当初选择改变路线。直接走南漪湖。就是担心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征集到数量足够的渡船。水阳江一战。虽然突破了忠义救国军的防御。但主力的行踪也已经暴露。
如果渡船不够。部队只能分批次渡湖。这样一來。本身现在实力就已经不足的部队。只能更加分散。一旦每批渡湖的部队形不成规模。很容易被人所乘的。而且渡湖的时间。也会很长。
一旦在第二游击区反应过來。抽兵回援之前。正处于最分散情况之下的部队无法完成横渡。将会遭遇到灭顶之灾。不用多。第二游击区只要在湖东岸部署一个旅。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就可以将处于极度分散状态的部队一口口的吃掉。半渡而击。就是傻子也会选择这种最好的战术。
但军长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在短时间之内。就征集到了可以一次渡过军部和主力一半的渡船。让之前反对的人都沒有了借口。至于在横渡的时候可能遭遇的敌情。倒是沒有人放在心上。只要渡湖的部队成规模。即便在渡湖后与敌军遭遇。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虽说南漪湖并沒有脱离三战区第二游击区的控制范围。但横渡的时候却有一个显著的优点。那就是沒有日军炮艇的拦截。除了水阳江之外。南漪湖与长江无较大河流沟通。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而水阳江流域是南漪湖唯一进出长江的航道。但又基本上控制在三战区手中。日军的舰艇想要进入南漪湖也沒有可能。
沒有了日伪军装备精良炮艇的阻击。单凭第二游击区那几条使用木帆船的巡逻船。即便是在湖面上遭遇。军长也不怕。在横渡之前。军长按照与之前杨震商议处置意外情况的办法。在船队中专门指定战斗力最强的老一团。成立了护航队。并将全部的重机枪和掷弹筒。都调拨给了老一团。
在横渡的时候。所有的轻重机枪。全部压满子弹就架在船头上。手榴弹则全部拧开保险盖。拉出保险绳。Www。。com一旦与敌遭遇。就先敌使用火力压制。掩护主力船队冲出去。只要抢在第二游击区的主力返回之前。安全的渡过南漪湖。剩下的路上也就在沒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住皖南部队的北上。
位于漠村以北的一处芦苇荡中的一个小小的渔业码头上。军长举着望远镜看着渐行渐远的第一批渡湖的船队。才转过头对身边的作战科长道:“与政委还沒有联系上。告诉通讯处。我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也一定要给我联系上政委。”
看着与之前的萧索相比。现在显得有些意气风发的军长。身边的作战科长李志高道:“军长。怎么想起走南漪湖來了。我真服气了。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一下子还能弄到这么多的船。您能事先料到日军肯定会出动。所以事先做了准备。军长。您的眼光真长远。”
对于李志高的话。军长却是摇了摇头道:“这不是我的事先安排好的。是政委事先已经做了准备。我们两个当初在研究北撤的路线时候。他想到的很多。对于一路上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都做了准备。”
“政委在转移之前。曾经根据几条路线上的地形以及敌情不同。拟定了多条的应变计划。此次走南漪湖。就是政委当初在我军可能的久战之后出现疲惫。与日军遭遇很可能会陷我们于险地而提出的应变计划之一。”
“咱们这位军政委年纪虽轻。但心思之缜密。工作之细腻、扎实。为我从军多年之罕见。虽少年得志。年纪轻轻便成为几十万大军的统帅。但却无一般年轻人之浮躁。我在他的这个年龄上。可是远远不如。他能在东北取得如此成绩。绝对不是偶然。”
说到这里。军长微微叹息一声。像是对身边的李志高。又像是对自己道:“好一个年轻有为的政委。好一个少年英雄。我军能有如此年轻却才华横溢的少年将领。我军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对于军长的这番话。李志高沒有回答。也无法回答。当这个新政委抵达皖南上任的时候。李志高说实在的的确有些不服气。自己才二十七岁就担任新四军作战科长。已经觉得自己少年得志了。
但这位二十多岁的新任军政委居然年纪比自己还小一岁。还要年轻。自己一九二九年参加红军的时候。他还在读书。虽说在红军时期。很多师团干部的年纪都不大。二十多岁担任军政委。甚至十多岁担任师长、政委的也不新鲜。
但二十多岁弱冠之龄便担任东北军区司令员、新四军政委这样一方战略区的统帅。手下几十万的精兵强将。手中的部队比红军时三个方面军加在还要庞大。最关键的是装备极为精良大军的人。在全军还是独一份。
自己十四岁参加红军。屡立战功。年纪轻轻的便受到重用的自己。在红军时期便已经感觉自己很是出众了。但与这位他眼中的三八式干部一比。李志高却觉得自己当初很让自己自豪的经历。什么都不是。
但杨震到來后。在工作之中低调但却坚定不移的工作方式。却是让他感觉到了服气。不是他带來的大批弹药和装备。而是展现出的那种铁腕手段。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一旦下定决心。从不拖沓的工作作风。
前任身为实际上政委的副军长。一直拖拖拉拉的沒有行动北移事项。这位新政委來了。不仅几天就制定出了一个详尽的方案。还对于可能遭遇到的敌情。分析的极为详尽。针对可能遭遇到的意外。还做出了各种预案。
作为作战科长这些行动的预案。很多都是李志高带着参谋处的两个最好的参谋参与定制的。在制定的过程之中。他才发现这位年轻的政委。绝对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么简单。思路清晰。眼光极为开阔。最重要的是心思极为细腻。用兵正奇结合不拘一格。甚至可以用天马行空來形容。
单单出现南漪湖的这些事先已经准备好的船只。就说明了政委心思之缜密。无论选择哪条北撤路线。湖面广大的南漪湖虽说相对的安全。但都是军部极力避免的。就是考虑临时征集渡船的不易。而且部队在横渡时候过于分散。容易被敌人半渡而击。
更是担心第二游击区将船只全部扣起來。根本征集不到渡船。那里却想到。政委早就事先做了安排。动用资金秘密的征集了一批渡船。虽说数量不足以将部队一次性的全部运输完毕。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但是至少可以保证一批运送两个主力团的兵力。
这就保证了无论是已经渡湖还是尚未渡湖的部队。都有足够的兵力不至于被敌人围歼。在加上在水阳江一线缴获的上百条虽小。但数量却不少的渡船。足够将军部的人员也一起运送过湖了。
到这位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身为军部作战科的李志高对杨震由不服气转到服气。再加上湖边这一幕。让他更沒有了脾气。本应该是自己这个当作战科长想到的。但是却都沒有想到在必要的时候直接走南漪湖。这位年轻的政委却都想到了。
看到第一批船队渐行渐远。军长放下望远镜转过身來。却见到李志高正在发呆。多少有些恼火的道:“小李。你怎么还不去通讯科问问。与政委联系上沒有。也不知道政委那边怎么样了。脱险沒有。”
听到军长有些怒意的话。李志高连忙道:“军长。我想请示一下。是不是换一下大功率的电台。五瓦的电台功率太小。政委又不知道现在在什么地方。而且他们现在肯定在山区。地形复杂。电台的信号受干扰很大的。小功率电台。就更难沟通了。”
“政委之前是教过通讯科一些使用小功率电台远距离使用的方法。但通讯科那里。却总是搞不明白。这里一马平川。找不到太长的杆子架设天线。这信号的强弱。和天线长短是有直接关系的。可使用地线。通讯科却弄不明白使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