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归心似箭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风雪云中路
杨震打量着自己这些第一次见面的部下。却不知道四五两个支队的首长也暗地里不断的在打量着他。都想看看这个当初的一二九师的小连长。究竟有什么样的与众不同。居然能在短短的几年之内。搞出那么大的动静。
红军中这个年纪当师长。甚至当军长的也不少。但年纪轻轻便成为一个大战略区军事主官的却是独一份。不仅近似于赤手空拳的在东北打下了一大片根据地不说。如今还成了新四军的政委。自己的顶头上司。自己这个年纪是团长。还是当营长。
皖南的形势。作为高级指挥员的他们都知道。说实在的。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他们都认为。按照三战区的整个兵力部署以及兵力、火力配置來看。一旦真的打起來。皖南部队即便是能突出來。也要脱去一层皮。
双方的兵力、装备根本就不在一条线上。相差悬殊的不是一点半点。而且这次是皖南部队从一开始转移就处于被动局面。主动权掌握在人家的手中。作为大仗、小仗打了无数的军事指挥员。谁都明白这种局面意味着什么。
但就是这个年轻人。居然几乎是是完整的将皖南部队给带出來了。尽管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这些损失相对于整个皖南部队來说。Www。。com虽然不算什么都不是。但却保住了皖南部队的元气。千余人的伤亡、失踪对于一支近万人的部队來说。还是能够接受的。
在座的都是高级将领。对于皖南军部在转移的时候面临的态势以及实际情况都很清楚。此次北上转移。说是军长指挥的。但谁都清楚。真正大的决策还是这位年轻的军政委下的决心。
沒有这位年轻的军政委坐镇决策。后來干脆亲身冒险。带着一支小部队将整个三战区主力吸引过去。调动周边敌军。为主力打开一条通道。这次四面楚歌的转移。皖南部队就算能冲出來。受到的损失恐怕要大的多。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单凭这一点。就沒有人敢自问在那种环境之下。能做的更好。
但皖南部队不仅主力突出來了。甚至可以将说损失基本上控制在可以忽略不计的范畴之内。千余人的损失。相对保留下大批久经考验的干部、一批经过实战考验的老部队。以及多方面的人才來说。用忽略不计比喻并不算是夸大其词。
纵观皖南部队此次北上。正面强攻与侧翼迂回相互配合。声东击西与大范围回旋相辅相成。整个作战过程之中。始终秉承着集中兵力火力的原则。抓住要点。突破一点的战术。即便是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在心里也不能不说一句。这仗打真的是实在精彩。
看着一脸严肃的这个年纪轻轻。用很多人话來说连毛都沒有长齐。便成为一个大战略区军事主官的军政委。在座的两个支队指挥员不禁在心里暗叹了一句:“太年轻了。真是后生可畏。”
杨震那里知道这些高级指挥员对自己评价。一向雷厉风行的他。觉得自己的话说的已经够多了。顿了顿道:“淮南军区的组建。我就不参与了。北上部队休整至十七日。准时出发前往苏北。与苏北指挥部汇合。”
刚刚新出炉的由五支队长升任统一指挥四五两个支队的淮南军区司令员的那位五支队长。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张嘴刚想说什么。却被杨震挥手打断了。杨震看着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前辈。笑了笑道:“司令员。你想说什么。我知道。”
“对于新四军來说。我只不过是一个过客而已。说实在的。我來皖南。就是受命挽回皖南部队危局的。现在危局已经解除。对于我來说任务就已经完成了。今后新四军的工作由新组建的华东局负责。我也就该功成身退了。”
“等到了苏北。我这个政委还有东南局第一书记。以及军分会第一书记的职务。也就该交出去了。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有什么事情。你还是直接向华东局汇报为好。对于组建淮南军区的具体工作。我就不参与了。”
“今天的会议。我只是传达一下中央关于津浦路两侧今后对敌斗争的下一步部署而已。而且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就一定会在中央以及军部的领导之下。开创江淮地区抗日新的局面。”
“这次老三团在突围过程之中。一直处于最困难的地方打阻击。加上一些我们本不希望看到的因素。老三团的损失很大。有些伤了元气。希望淮南军区的几位领导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他们补充完整。毕竟他们现在可是你们淮南军区的建制之内吗。”
说到这里。杨震笑了笑道:“各位。我在打搅几天。等特务团和教导总队恢复了元气。我就告辞了。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见。我希望再见面的时候。能看到淮南军区在你们的领导之下。更加的朝气蓬勃。”
虽说这次会议也算是一个重要的会议。但秉承着杨震一贯的作风开的依旧是很短暂。传达完中央对皖东地区部队编制调整以及人事调整的命令之后。连一句多余的话都沒有说。杨震便宣布散会。
走出会场。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杨震看了看不知道什么时候飘起小雪的天空。摇了摇头心里面暗自叹息一声。转眼从东北到延安。再到皖南已经将近三个多月了。看着天空中不断飘落的小雪花。杨震真的有些想念东北这个时候的漫天飞雪了。
原來在皖南的时候。一直处于紧张的战斗、转移状态。周边的形势让他沒有时间。更沒有心思去想东北。他还不觉得。离开了生活、工作已经数年的东北有什么。现在一空闲下來。人虽然还在皖东。但他的心却是早就已经飞回东北了。
待部队休整到一月十七日。杨震谢绝了皖东地区军政首长的一再挽留。带着特务团、教导总队。补充了部分弹药后。在四五两个支队的交替掩护之下。向华东局以及苏北指挥部所在地盐城转移。
虽然这一路上大部分的路线都在各个抗日根据地之内。相对安全的多。但中央对杨震此次转移。依旧非常的重视。除了命令沿线各部队全力掩护除了留在淮南军区的老三团之外。目前已经剩余不过六百余人的小部队。以及命令苏中、苏北部队对周边苏鲁战区部队进行严密监视之外。。
中央还直接电令新的淮南军区在弹药上尽可能的满足转移部队的需要。Www。。com子弹的配发要达到平均每人一百五十发。手榴弹四个。机枪的弹药配给标准。要达到每挺两个基数。并要四支队抽调出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团。专门掩护杨震过津浦线。而且再三要求必须护送到苏北盐城。
中央对杨震的安全可谓是高度重视。除了恨不得将杨震身边的部队加强到一个师的规模。甚至将整个江淮地区的部队全部调动起來之外。还给淮南军区下达了一个顿时就可以让他们倾家荡产的命令。
倾家荡产的命令。一点都沒有说错。淮南部队的弹药來源。与多少偶尔还能有那么一点点补充的皖南不同。在这里所有的补给都需要靠自己去筹集。包括所有的武器弹药在内。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五战区和苏鲁战区。早就一发子弹都不给补充了。
在淮南军区弹药也着实说不上充足。平均每人不过二十发弹药。原厂的子弹数量更少不说。就连复装弹药也满足不了需要的情况之下。杨震只在淮南军区补充了两万发子弹与一千枚手榴弹。自己总不能为了这千把人。将整个淮南根据地都掏空了吧。每人一百五十发子弹。千余人的部队就要近百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