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另外一种因祸得福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风雪云中路

第七百一十四章另外一种因祸得福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风雪云中路

  好在这些美制卡车的性能也极佳。三吨的载重运上五吨什么事情都沒有。性能也沒有任何的下降。一辆美国造的载重三吨的万国牌卡车。可以顶的上两辆苏制嘎斯二点五吨卡车或是日本汽车。美国卡车的充足运力。使得各个直属独立汽车团的实际运力。远比表面上大。

  尽管平时每个团。只能出动一个营。各种物资的调动。更多的依靠铁路。但在非战时。主要是用來配合铁路进行物资转运。向靠近前沿的各个秘密物资储备点。运输下次作战的弹药、粮食。但运力也足够了。毕竟非战时。时间还是很充足的。

  这么做一方面不仅可以节省宝贵的汽油。Www。。com减小车辆的日常损耗。而且两个营合用一个营的装备交替出动。也可以提高那些新司机对装备的熟悉程度。总比一个团都出动。但因为汽油用不起。大半人都闲呆着好。

  之所以搞出这个编制。除了汽油供应被江北卡的太厉害。必须保持相当数量库存之外。同时卡车的数量也要保证一定储备。以便在战时出现大量的战损后可以快速补充。进口的美国卡车。也不可能全部一下子都配备到位。

  要知道。小鬼子的飞机虽然沒有几年后抗美援朝时候美国人的飞机多。扔起炸弹來。也像美国人那样的大方。但小鬼子飞行员的玩命程度。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却也是美国人无法相比的。再加上日军的远程火炮配合。按照杨震一切要以最坏的结局估计的要求。保持一定数量卡车的库存。也是必要的。

  尽管东北局在年初取得杨震同意后。已经给现在在美国。一边治疗胃病一边担任采购代表的彭定杰打电报。再订购万国公司生产三千辆载重五吨的卡车和五千辆三吨卡车。在接手第一批美国汽车后。这些万国公司生产的卡车优异的性能。让军区后勤部门极为满意。

  所以。在订购后续的卡车时。直接指定要万国公司生产的。至于斯蒂贝克公司同样优秀的产品。军区后勤部在仔细的考虑后。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在皮尔逊百般要求甚至威胁。并承诺协调部分贷款。才又下了三千辆的订单。

  尽管又有一批卡车在六月份之前即将运抵。但对于杨震來说。这些汽车与今后的作战面临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而且。这些预定的卡车也不能全部留给作战部队。今年开春就即将开工的各个大型工厂。也需要大量的运输汽车。

  可以说后续订购的这第二批一万一千辆卡车。能有一半调拨给部队就已经不错了。至于美援。杨震知道至少在明年年中之前是轮不到自己的。不过好在部队有了现在的这些卡车。只要不面临爆发式的增长。编制过快扩充。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也勉强足够使用了。

  虽说各个部队对后勤部这种“假公济私”。将性能优良美制卡车的留给自己的独立汽车团配备。而给各个野战部队除了炮兵配给的都是美制卡车之外。其余的还是使用性能不佳的苏制卡车和载重量小的日制卡车而多有怨言。

  但眼下的情况。使用缴获的日制卡车和相对笨重、载重量较小的苏制卡车。总比当初所有的装备都只能靠肩扛人背好的太多。尤其在听说这个配备方案。还是杨震亲自拍板决定的之后。更沒有人敢出声了。

  虽说杨震这个整个抗联实际上的一号的年纪。Www。。com与这些纵队司令和师团长手下的营连长差不多。但这几年的仗打下來。无论是各个纵队司令。还是那些师长。却沒有一个人敢质疑杨震的决定。

  好在军区在其他方面。也给予了各个师一种变相的补偿。性能优异的美式卡车虽然沒有。但给补充了大批的良种马和力气比马大的骡子作为驮马使用。也算在其他方面给予了一定的补偿。

  在运输马匹的配给上。各个师以及师以下的畜力部队。配属的全部是缴获的优质马匹以及在收复龙江地区后征集的蒙古马。这些优质的驮运马匹到位之后。有效的弥补了团以下部队汽车数量和性能的不足。足够满足师一下部队的运输能力。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要知道。沒有人敢在组建这些畜力运输部队玩什么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将这些运输部队改为战斗部队。在各个师重新组建时。军区配给的运输马匹运抵后。各个师长都老实的按照军区要求组建了自己的畜力运输部队。

  汽车数量虽然不多。只够运输炮弹和弹药的。但各个团一级的部队。在军区的几经努力之下。驮马的数量绝对是相当充足的。包括团以下部队在内。为了弥补汽车数量不足的马拉大车的数量。也相当的充足。

  自从收复与蒙古人聚居。盛产马匹的兴安各省交界的伪满龙江省后。部队原來驮马紧缺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根本的缓解。虽然因为时间还过短。合格的战马数量不多。但是可用的驮马数量。却是相当的充足。

  在收复伪满龙江省这个蒙古人数量相对较多。本身现在就是牧业发达的地区之后。马匹的供应紧张的局面也得到了一个根本的缓解。尤其是缴获了大量日本人在蒙古马的基础上。苦心改进的新马种。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为了就地取材。征集东北地区蒙古牧民手中数量庞大的马匹为自己使用。在改良蒙古马种方面可谓很是下了一番苦心。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利用本国花了大价钱引进西方马种改良之后的马种。依葫芦画瓢按照当年改造自己国家马匹办法。引进英国马对蒙古马进行了同样的改良。培育出了数量不少的优良马匹。

  只是还沒有來得及推展。整个毗邻蒙古牧场的龙江和黑河地区就丢了。推广未成。反倒是让杨震捡了一个大便宜。仅仅在嫩江两岸的几个关东军军马场之内。就缴获了两万多匹有着蒙古马耐粗饲料。善于长途行军的长处。运力却比蒙古马大的多的新马种。

  杨震知道后世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挽马三河马。就是在日本人在自九一八事变后。引进英国马改良的蒙古马基础上。又混合了俄国的奥尔洛夫良种马、后贝加尔种马改良出來的。但真正的老底子。还是日本人利用英国马和阿拉伯马改进的蒙古马。

  得到这批优秀的改良马后。杨震几乎可以用欣喜欲狂來形容。除了抽调了三千匹调拨给骑兵部队。用來扩编之外。剩余的全部在现有的蒙古马足够使用的情况之下。都被他留作种马。至于部队使用。先暂时用相对差一些的蒙古马代替。

  蒙古马挽力的确与这些改良马相比。差了一些。但耐力和耐粗饲料的天性。却是一般的马匹比不上的。而且最关键的是数量庞大。仅仅嫩江地区就有几十万匹的数量。即便超编。也足够部队使用的了。

  不过虽然这些优良马匹一时还无法补充部队使用。但杨震相信只要依托嫩江平原优质的草原以及规模庞大的蒙古马群用心培养。最多两年自己就可以获得大批的优秀挽马。到时候。挽力相对差一些的蒙古马就可以淘汰了。

  有了数量充足的蒙古马、大批现成的优秀种马。再加上军区去年夏季会战之前。自己从江北引进的一千匹顿河、后贝加尔等优质种马。在江北专家的配合之下。与东北地区普遍使用的蒙古马进行改良的后的新马种。去年培育出來的上万匹新马以及刻意培养出來的几千匹骡子逐渐进入成熟期。

  这些缴获的。以及自己培养出來优质的马匹。再加上嫩江地区本地数量相当庞大的蒙古马和东北土著马。当然还有那些虽然沒有繁育能力。但是力气却要比普通马匹大的多的骡子。部队对于优秀驮马的需求。得到了根本的缓解。

  也正是手头第一次有了数量充足的马匹。杨震才决定采取混编的办法。解决部队日益增长的对后勤运输能力的严重依赖性。按照目前部队的这种运输能力。沒有搞出只能用卡车牵引的四联装高射机枪。只弄出了一匹马就可以牵引的双联装。反倒是有股子因祸得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