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第74章 吃货与孤僻的吃货 - 学中忆季 - 石星星
164
“今儿咱吃么去啊?”
小黑拽着略浓重的立夏口音说。
“饺子吧,据说四中门口那家不错,开了十好几年了。”
我挠了挠鼻子,不自觉的咽了口水。
“嗯,都行。”
南锅每次都深沉的来句都行,都行下次来一坨,看看还都那个行吗,哈哈。
午饭,是我们哥几个相当得意的节目,凡所想吃,无所不吃,说的正是我们。话说,吃货就是这样养成的。
你问我们为甚不去食堂?呵呵,四星级大饭店承包的食堂吃不起,海带排骨里都是豆腐泡伤不起。所以,对不起。
且听《海带炖排骨变形记》,起初,海带炖排骨真是海带炖排骨,合适的海带,合适的排骨;半拉月后,海带炖排骨成了海带豆腐泡炖排骨,不少的海带豆腐泡,金贵的大排全是骨;一个月后,不见了海带再见了排骨,豆腐泡摇身变主料,葱花八角老海带,放进锅里摇一摇……关键是,价目还是那个价目,份量还是那个份量。我就想问一句,你是不是当我们傻?来,跟我发音:sibusidangwomensa!
发现没,成长竟也可用金钱衡量。我们按下倒带键,看时间回流:98年阳春,我们挂上借来的不是傻瓜的相机,裤子口袋揣上五块人民币,奔跑在花海,无视露水或者泥土沾衣;00年盛夏,我们隔着栅栏,一天一天,对推小车摆摊的大爷喊着冰镇可乐配上素鸡;02年金秋,我们时常“哔”上公交,抓着扶手,兴奋的去到小巷快餐或老字号,小于奢侈大于充饥。没错,我们手头的人民币,随着年龄的增长,涨了。虽涨的有限,但足够一个高中生解决一中午的饭食,自由的解决,分享着解决。
165
早先几周,就是那段很闷但不骚的岁月,我午餐一直是自己解决的。
那时的我像个游魂,每天戴个绿框眼镜,脚不着地的过着。课上没什么奔头,课下也没什么朋友,任凭日子一天天过来,再一天天随意的过去。绒说我假装出一股忧郁的气质,我说你说假装我不服气,她说忧郁写在脸上证明还没有浸到心里,你真的该这么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