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3) 宋高宗重开榷场, 岳统制联夏布局 - 沥泉神枪 - 几梁

第三十回(3) 宋高宗重开榷场, 岳统制联夏布局 - 沥泉神枪 - 几梁

第二关是宋夏边军的态度。榷场开立,并非简单商业行为,须有军队保护。也须有夏方的支持。也就是说,对方也要有军队来支撑。那么大宋必有至少有统制一级的将军进行部署。卢氏、沁水等县可与西夏同商、开立榷场之处,岳飞换防后,由吴玠兄弟驻守。因此二吴的态度,致为关键。可二吴总营地虽在大散关,张宪等所报走私之地,乃二吴部下。如果察明边军与走私有染,二吴又脱不了干系。这种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不易拿到过硬的把柄。民不举官不究,二吴不作劲,事情就可能拖黄了,此难二也。

第三关更不好办。改变基本国策,缉拿大规模走私,两件中任一件都可能引起言官的注意。大宋生产力空前提高,意味着朝野各种势力都有了长足的财力,即影响力。但官僚中门户之间势同水火,地方豪强富可敌国,就是一般的百姓,也要议论时政。宋皇帝为平衡各方势力,特给了言官莫大的发言权。像处理开榷场、边贸同时还反走私这类错综复杂的事情,正是言官们大显身手的舞台。就是沈大人与岳飞,大方向一致,对待如何处理走私,尚且意见不合。而言官们各有自己的考虑,他们的意见,又有谁能够左右呢?此难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