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秦王殿下(2) - 汉鼎 - 南海十四郎

第99章 秦王殿下(2) - 汉鼎 - 南海十四郎

第99章 秦王殿下(2)

“王叔叔对你虽然有些偏见,但是你不要放在心上。”林诗梓面带笑容的说道,似乎很随意的样子,但是谁都知道,这句话才是这顿饭的开场白。

“刘鼎不敢放在心上。”刘鼎淡淡的说道,顺手放下了筷子。

苏幼惜给刘鼎倒了半杯的葡萄酒,温柔的说道:“这是西域进贡来的葡萄酒,林大人当初也只被赏赐了两瓶。”

刘鼎说道:“刘鼎有口福了。不过,刘鼎从来不喝酒,谢谢了。”

这时候还没有玻璃杯,用来装葡萄酒的乃是瓷杯,可能是越州出产的青瓷,看起来格外的光亮,上面的图案也非常的细腻,的确是极品中的极品。情不自禁的想起檀木乡和桂花湾的事情,别人的瓷窑是要出产精美瓷器的,自己却引诱他们去研究水泥,也不知道是不是暴殄天物?

苏幼惜眉目如波,有意无意的说道:“刘校尉从来不喝酒吗?”

刘鼎认真的说道:“从来不喝。对于军人来说,喝酒误事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刘鼎不敢尝试。”

林诗梓微笑着轻声吟唱起来:“王瀚有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情此景,对于刘校尉来说,最是恰当不过了。然刘校尉为国为民,教我好生佩服,这酒,就不喝了吧。只是这怀宁城的安全,以后就全赖刘校尉了。”

刘鼎正色说道:“三小姐此言差矣。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岂是一人之功。怀宁城的安全,刘鼎只是前锋,背后还得三小姐和王刺史鼎力协助,还得怀宁城的百姓全力以赴,所谓保家卫国,匹夫有责,然也。”

苏幼惜眼神微微一亮,却又迅速黯然下去。

林诗梓轻笑着说道:“这是自然。只要是我可以做到的,必然会全力以赴,相信王叔叔那里,也会一心一意的,城内的士绅百姓,他们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自己的财产,保护自己的家园,当然也会全力以赴的。这一点,我想刘校尉完全可以放心。昔日张巡死守骓阳,我们想必可以效仿。”

刘鼎端起一杯葡萄酒看了看,然后又慢慢的放下酒杯,声音低沉的说道:“三小姐或者已经看出来,王刺史对刘鼎有些误解,这种误解或许在平时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在战时,千钧一发之际,却有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刘鼎素来愚钝,才疏学浅,更不懂诗词,却也知道,一旦淮西军来袭,这防守怀宁城的指挥权,只能由一个人指挥。如果政出多头,朝令夕改,则怀宁城危矣!”

林诗梓轻轻的摇摇头,有些感慨地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爹爹虽然是文人,但是并不想袒护王叔叔。这件事情上,王叔叔做得虽然不够好,却也是拳拳报国之心。他忧国忧民,想得未免多了些。淮西军一旦来袭,王叔叔必定将指挥大权全部交付给你,你毋庸担心。只是这文人和武人之间的误会,岂是一时半会消解得了了?我可没有这样的化解能力。不过,我等作为后辈,是不是也应该稍微体谅体谅?”

刘鼎摇摇头,凝重的说道:“刘鼎的体谅如果有效果,刘鼎是可以体谅的,只是……”

林诗梓欲言又止,最后微微叹了一口气。

苏幼惜点头说道:“自安史之乱以后,这种误会就从来没有冰释过,相反,越来越重了。刘校尉此言,小女子却也明白,但是,这天下大乱,皆因武人而起,安史之乱然也;天下大治,却赖文人之功,贞观之治然也。这一点,想必刘校尉不会反对吧?”

刘鼎摇摇头,表示自己不反对。

安史之乱,是大唐从盛世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原本富饶强盛的大唐,在一夜之间,成了百病缠身的风烛残年。这一点,已经不需要多做叙述。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就是不折不扣的武人,他原本就是胡人,粗鲁野蛮,却深得唐玄宗的喜欢。当初玄宗好大喜功,不断在边境发动战争,以表示天朝上国的强盛,因此在边境上连续设置了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委任统军大将以兵权和财权,其中又以安禄山的兵力最为强大。

固然,这些节度使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维持了唐朝边境的安定,使得开元盛世在天宝年间得以延续,但是,节度使制度带来的弊病,却是致命的,巨额的军费开支,消耗了唐廷的财政储备,使得中央军兵力越来越孱弱,节度使军队远远超过中央军,最终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地方节度使不但有兵权,还有财权,他们可以不受限制的扩充军队,迅速的形成了最早期的藩镇。

杨国忠虽然被后世屡屡骂为奸贼,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却还是很有眼光的,他极力主张废除节度使制度,将节度使的兵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只不过,杨国忠采取的政策过于激进,而且大部分措施都是出自私心,执行起来自然远远的偏离了初衷,非但没有削弱安禄山的实力,反而迫使安禄山更快的发动了叛乱,将大唐推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