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惩罚 - 明末乱世江山 - 东庐夕下

第二十一章 惩罚 - 明末乱世江山 - 东庐夕下

李爽听了常勇讲述,哭笑不得,这常勇打仗打猎都不错,管理上真心不行,这么些个人,堵怎么堵得住?堵不住了便要火并,到时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城中也剩不下几个人了。

李爽安抚住难民情绪,仔细观察了一阵,发现这千余人中,分做了五六个人群,想来必是同一地的百姓聚集一处,按照地域自我分割了队伍。李爽略一思索,对人群说道:“诸位乡亲父老,在下李爽,眼下主持着城中事务,诸位必有带头人,请你们的带头人出来说话,我将这城中规矩说给众人听。”

难民听李爽这么一说,觉得有救,当下便有几个人挺身而出说道:“公子仁义,我等是藁城县人氏,建奴兵祸逃难至此,请公子赏一口稀粥,活我等老幼五百口性命,我等愿做牛做马报答公子!”

“赏一口稀粥,这却不难,诸位都是糟了难的大明百姓,理应镇抚。只是诸位……”先前李爽和颜悦色,与人说话如春风拂面,说到这里,李爽神情严厉起来:“诸位不尊我城中规矩,非要硬闯,如何让我这城中百姓安心?我若放诸位进去,让我又如何与城中百姓交代?”说着眼睛扫过城外的难民,被他看到的难民都羞愧的低下了头。

“不知公子想要什么交代?”一个领头人说道。

“闹事者,杖五十。”

“嘶……”众人倒吸一口冷气,人群中出现嗡嗡的声音,众人议论纷纷,刚才的冲突几乎人人参与,这一下等于是要人人打五十大板。逃难百姓面露惊惧之色。

“请公子饶命,我等都是贱命一条,死不足惜,可这逃难百姓中还有妇孺老弱,五十大板打下去怕是……怕是经受不住啊!”一个带头人跪下说道。

“也是,那这样好了,刚才闹事,必有带头之人,你等且找出领头之人,带头闹事的罚五十大板,你这一地百姓便免了皮肉之苦。”李爽说道:“刚才可是你等领的头?”

“公子明鉴!我们只是随从啊!实在不是我们挑头闹事!”几个人吓的赶紧撇清。

几个领头人自知理亏,却又不愿意挨这五十大板,连日奔波缺衣少食早已把他们的身体拖垮,再挨着五十板,便是不死也要残废,所以几个领头人都没了声音,缩起了脖子。身后百姓想要出首,一是这些人身强体壮不敢招惹,二是觉得一路上受这些人照顾,于心不忍。

李爽刚才在后面其实看得清楚,闹的最凶的便是这几人。乱世之中有组织能力的人往往可堪一用,现在看他们的表现,心里微微有些失望,便说道:“若无人来领这五十大板,众位让我李某人如何服众?”

这些带头的人对李爽一拱手说道:“请公子稍待片刻,我等商议一下。”说罢与东来的难民围了个圈商量去了。

旁边一波难民中闪出一个人来,说道:“小的真定人,愿为这一百余真定人领受惩罚。”说罢褪下外面长衫,跪在地上。李爽定睛观瞧,只见这波真定人约摸着有一百二三十人,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李爽再看看这个主动任罚的人,年纪与自己相仿,一身生员打扮,瘦弱的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李爽刚才也注意到了此人,冲在前面,呐喊的气势汹汹。

李爽说道:“你姓甚名谁。”

“学生梁何冲。”

“你可想好了?”

“学生想好了。”

李爽一挥手,身后闪出两个大汉,将梁何冲摁倒,又有两个大汉早准备好了板子,高高举起“啪”的一声落在梁何冲屁股上,打的梁何冲痛彻骨髓,这人倒也硬气,一声不吭强忍着。一连打了十几下,梁何冲再也忍受不住,一声呻吟晕了过去,两个行刑的大汉不敢再打,立在一旁等候李爽发落。

此时人群中响起一个孩童啼哭声,一个老妪手拉着一个三岁大小的孩子挤出人群,一下子扑在梁何冲身上,跪着对李爽哭求道:“老妇人求公子开恩!饶过我儿姓名!老妇愿替小儿承担剩下的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