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节 原委【求月票!】 - 我要做皇帝 - 要离刺荆轲

第七百二十一节 原委【求月票!】 - 我要做皇帝 - 要离刺荆轲

随着刘彻的命令下达,整个南方,顿时战云密布。

一艘艘的楼船,顺江而下,运载着大量的武器装备和人员,抵达广陵。

无数的百姓,亲眼看到了,从这些楼船上,卸下了许多的先进装备。

譬如,至今只装备在北方长城军团的大黄弩,以及一柄柄寒光闪烁的陌刀。

而长沙国的郡兵也开始集结。

对于打南越,长沙国最支持。

毕竟,长沙国跟南越国之间的恩怨情仇,已经延绵几十年了。

长沙兵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吊打的位置。

他们迫切需要战胜南越兵,来洗刷自己的耻辱。

只是,此时的长沙国,还不是未来那个号称‘无湘不成军’的战斗省,人口和兵源都比较少,全国郡兵都动员起来,也就两三万人,自保有余,而进攻不足。

但长沙郡兵一动员,淮泗和城阳国也跟着动员起来。

这里,可是一个能直接拉出十万以上军队的地区。

后世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丹阳兵,也出于这个地区,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

至于齐鲁诸王,更是按捺不住的发出了‘三月平南越’‘为死难父老复仇’的口号。

许多英雄豪杰,因此停下了计划去怀化发财的计划,停留在原地,静观事态发展。

对汉室的草莽豪杰们来说,发财当然很重要。

但假如,能有军功捞,那还是军功更好。

毕竟黄金这东西,只能让人发财,而军功。能让人一家鸡犬升天。

有汉以来,天子每次发动军事行动,天下郡国的英雄豪杰们。

这个转变,陆原恰巧是亲眼目睹的。

他至今都记得,当时,是奉祀君孔滕之子孔忠连夜入齐王王宫,求见齐王。

见面后,孔忠就拜道:“大王,高帝之后,以祖宗之功,而居临淄称王,今大王坐拥齐国山河,然今天子行推恩之策,大王百年后,齐国裂为数国,三代后,未知先王宗庙香火社稷何人可奉?吾诚为大王忧之!”

这一番话,马上就让齐王走下王座,对孔忠深深一拜:“先生有德之人,素为寡人所敬,敢请先生教之!”

奉祀君家族,作为孔子嫡传,世代都有子弟为齐鲁诸王蒙师。

孔忠更曾经出任过刘将闾的太傅。

因此,刘将闾对孔忠非常尊敬。

陆原记得,当时孔忠就道:“大王可知朝鲜故事?梁王助陛下得朝鲜,故陛下以朝鲜之土封梁王之后,今大王国家宗伯,素为陛下敬重,倘大王使陛下得南越、闽越之土,来日论功,大王未尝不可将诸子封于南越、闽越!”

“今南越擅杀汉民,而陛下以天下王作民父母,必不肯忍,若大王上书,陛下必发兵讨之,夷灭南越之后,论功,何人能与大王首倡相比?以陛下之德,必赏大王之功,介时,大王上书请封诸子,为汉永镇南疆,陛下当会许之!如此,大王诸子即能得国,而齐国宗庙永奉!”

正是这番话,直接让齐王立场转变。

同时也让齐鲁诸王,马上就变得爱民如子。

说到底,这都是利益在惹祸啊!

但陆原所知的事情,也就仅仅只有这一部分。

其他的原委,依然是雾里看花,不得其所。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番的变故,是多种力量和多种声音联手造成的。

陆原甚至隐隐看到了,某些长安的贵人和大人物的影子在其中闪烁。

而太学,成为了将这些势力与诉求,链接在一起的一个关键点。

若没有太学,陆原相信,这些势力和利益集团,肯定没法子勾结在一起,搞出这么大的一个阵仗出来。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陆原叹息了一声,在心中想道:“可惜了啊,赵佗一世英雄,却要不得善终……”

在陆原看来,赵佗和他的南越王国,这次是难逃一劫了。

哪怕长安不想打,这下面的人,也会挑起战争。

这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人能决定的事情了。

它牵扯进了无数的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