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章 歌中去 - 霸宋西门庆 - 三王柳

第六一章 歌中去 - 霸宋西门庆 - 三王柳

  纤指轻拨。乐音流动。其九曲回肠处。钓人愁思。启人哀怨。却显得忒也悲了些。

  霞影纱屏后。李师师漫声而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歌至第二遍。蔡小姐轻声而和。两个女子低徘清亮的歌声。衬着这高天丽日。反而更加令人心碎。

  西门庆听着。心底也满不是滋味。莫明其妙的。倒好象他西门庆突然间就欠了这两位美女一大笔债务似的。这种古怪的感觉。当真是从何说起。

  “不行。老子得走了。”西门庆暗暗思忖道。可是要如何冠冕堂皇地溜之大吉。却也是有讲究的。

  一时间。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无数条妙计从西门庆脑海中滑过。有生以來。他的脑细胞还从來沒这么勤快过。看來。美女确实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尤其是当有两个美女并驾齐驱的时候。这动力來得更是份外的强大。

  灵光一闪。。有了。

  当下就着琴声的间隙。西门庆轻声吟哦道:“一屋临朝起……鸾凤抱书來……脉脉幽人意……琴音几度回。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他开头的声音。吟诵间显得朦胧不清。但几个字后。口齿却又清晰入耳起來。不过好景不长。过得几字。又重归混沌。如此反复之下。屏风后的李师师和蔡小姐听不分明。却又想听得分明。不知不觉间。歌声和琴声都缓缓停了下來。

  李师师问道:“公子方才。可是有甚么话想要说吗。”

  西门庆听她如怨如诉的声音中更加有一丝期盼。Www。。com暗感狼狈。心道:“我当然有话说。我想说。我今天被鬼推着进了这座花楼。真他妈的是一个华丽的错误。早知道。我该有多远跑多远才是。只可惜。我不能这么说。否则会被五雷轰顶的。”

  当下定定神。站起身來躬身一礼。说道:“得闻花魁娘子和蔡小姐妙音一曲。在下已是神魂俱醉。如此三生有幸。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岂能不投桃报李。二位姑娘亦來听我一曲。借曲中言。传我心腹事吧。”

  蔡小姐和李师师又是对望一眼。李师师便喜道:“既如此。小女子便为公子拈弦伴唱。却不知公子要唱的。是长调还是短调。却又令入哪一支。”

  西门庆心说:“妈的。我在李师师面前学唱歌儿。真好比是孔夫子面前读孝经。鲁班门上弄大斧了。”

  当下深吸一口气。用力揉着自己的脸。摩擦生热。热胀冷缩之下。好使脸皮变厚些。然后才正色道:“在下所唱。无腔无调。只是曾听我家一位前辈唱过。爱其歌中曲调不拘一格。所以记了下來。今日却要在二位姑娘面前献丑了。”

  蔡小姐便催促道:“公子所唱。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必是好的。快唱來让小女子听听。”

  西门庆暗中道:“旁人都是土遁尿遁。今天老子要玩儿歌遁了。”

  即使隔着屏风。也能感觉到李师师和蔡小姐热切的两双妙目。西门庆咳嗽一声。硬着脸皮道:“既如此。在下就唱了。若唱得不好时。两位姑娘休笑。”

  这一回。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蔡小姐和李师师都不接口。西门庆便深吸一口气。放声而歌:“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悄悄问英雄。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女诫班规。只愿天长地亦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爱恋矣。爱恋矣。愿今生长相随。”

  西门庆唱的。当然不是时下流行的宋词词牌。而是前世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的一首插曲《女儿情》。眼前的两个美眉。让他想起了女儿国王慕恋唐僧。却最终黯然而别的桥段。索性便把这首现成的歌儿抓了过來。歌词略改几字。然后顶上去。在李师师和蔡小姐面前敷衍充数。。就好象小时候考试时。把卷了胡填一气。坐够分钟数。交给监考老师就能闪人了。

  坦白的说。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西门庆紧张之下。唱得实在不怎么样。或许梁山开联欢会。他凭这首歌拿冠军易如反掌。但在李师师和蔡小姐面前。他的唱功还不够看。但这首歌与宋词格律大不相同。又是意中人所唱。两个女孩子再细品歌词中味道。那胆大妄为却又豪放不羁之意。令她们除了心颤神摇惊魂动魄之余。便是如痴如醉。哪里还顾得上计较其它。

  只听西门庆唱了一遍。李师师便记得牢了。当下指调宫商。将琴弦校得准了。便叮叮咚咚地拨了起來。自己则和蔡小姐应弦而歌。曲尽缠绵之意。

  二女歌声一起。西门庆便汗颜无地。心说:“果然。这首《女儿情》是只适合女孩子來唱的。非如此不能道尽女儿国国王**心中那不尽之情意。我一个大老爷们來唱。真的是自不量力了。”

  听屏风后两个女孩儿琴声弹得婉转。歌声唱得醉人。已然沉浸于艺术氛围中无以自拔。西门庆便暗暗道:“吾计成矣。二位美眉。你们盛情心领。但我们本非一路人。还是就此别过吧。”

  当下伸手抄起布招儿。借着蔡小姐和李师师歌声略一间断的时候。西门庆再次放声高歌:“离别时易相见难。和风无力百花残。莫把东君怨。只因天道还。春回待來年。洞仙歌道达珍重。水龙吟祝福平安。世间事岂是常能随人愿。悲欢离合明月几回圆。远去矣。远去矣。愿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