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印度婆罗门教的发展 - 世界演义 - 绅士西里
BC2002年,埃兰军队在乌尔城被伊什比埃拉的伊辛第一王朝军队击败,从此西马什王朝无缘苏美尔地区霸权。
金达图,统治时间:BC2000--1985年。
BC2000年,金达图继承了胡特朗·捷姆提的西马什王位。
印达图一世,统治时间:BC1985--1976年。
BC1985年,印达图一世继承了金达图的西马什王位。
坦·鲁胡拉提尔,统治时间:BC1976--1940年。
BC1976年,坦·鲁胡拉提尔继承了印达图一世的西马什王位。
埃帕尔提二世,统治时间:BC1940--1932年。
BC1940年,埃帕尔提二世继承了坦·鲁胡拉提尔的西马什王位。
印达图二世,统治时间:BC1932--1920年。
BC1932年,印达图二世继承了埃帕尔提二世的西马什王位。
印达图三世,统治时间:BC1920--1900年。
BC1920年,印达图三世继承了印达图二世的西马什王位。
印达图四世,统治时间:BC1900--1860年。
BC1900年,印达图四世继承了印达图三世的西马什王位。
BC1860年,西马什被埃帕尔提王朝攻占,西马什王朝灭亡。
下面介绍印度婆罗门教的发展:
BC2500年之后,出现了一个神话故事,记录在婆罗门教经典中:梵天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挑战,湿婆用剑(火)砍了梵天的一个头,众神大怒,号它“杀梵者”,毗湿奴联合众神,逼着湿婆到喜马拉雅山(尼泊尔)隐居修行。
这说明:雅利安人的创始人因陀罗的地位已经因为时代的久远不再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而原来梵天在上,左右护持着湿婆和毗湿奴的三神状态转变为三大神并立状态,也就是说梵天的地位事实上下降,而作为辅助梵天的战神因陀罗的神王地位,也因为和平时期的久远而下降得更加剧烈,变成了三神的从属,成为了总管,而不再是神王。
同时也说明当时印度两大神的主要信奉区域:印度北方信奉湿婆神的更多;而印度南方信奉毗湿奴的更多。而湿婆神居住的尼泊尔是后来佛教的发源地。
BC2100年后,印度的婆罗教的三神并立格局渐渐不能维持。梵天的地位越来越下降。现在全印度只有二个梵天的庙宇,它越来越被冷落,神力和地位也越来越低
虽然梵天是万物的创造者,但是僧侣阶层成为婆罗门这样的亨乐阶级,更加注重现世的享乐而不愿祈求来世的福报。所以更害怕能够毁灭他们幸福生活的毁灭之神湿婆,更喜欢保佑众生的光明之神毗湿奴。
而贫民百姓因为生活的艰辛更喜欢祈求来世福报、主持善恶轮回的湿婆而不喜欢保持现状的毗湿奴。
而毗湿奴和湿婆,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两个神的竞争代表着贫富两个阶级的斗争。二者都有庞大的信徒和实力,以及影响力,在这种竞争甚至内战中,整个婆罗门教混乱不堪。从此开始了长达千年的各城邦国之间的宗教战争。
埃及第六王朝往往与第三、第四、第五王朝合称为埃及古王国时期。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第六王朝是第五王朝的延续,包括金字塔的样式。
到了第六王朝开始的时候,中央与地方势力、专制政权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开始导致古王国的衰落,加上大量国力都花费在历代法老的大兴土木之中。法老开始无力维持庞大的中央机构。法老的权力下降了,地方统治者随即开始挑战法老的权威。从此古埃及进入衰落时期。
佩皮二世的长期统治也常常被认为是古王国结束的原因。这一时期,古王国成为宫廷斗争和政治阴谋的舞台,王室家族的不同成员和一些高级官员密谋掌握政府权力。
第六王朝王位表
特提Teti,统治时间:30年,BC2315-2285年。
BC2315年,乌纳期的女婿特提经过复杂的政治斗争,成功地担任了埃及法老,外姓登台,所以历史上称为第六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