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银版和约 - 世界演义 - 绅士西里
其埃及文本与赫梯文本均被保存下来,并为近代考古学者所发现。人们找到了该条约的两个版本,一个是刻在卡纳克神庙的石柱大厅墙上的象形文字,另一个是在挖掘赫梯首都哈图萨(Hattusa)废墟发现的刻在黏土板上的巴比伦楔形文字板。
《银版和约》除了说明性的内容外,包括一个序言和9个条文,即:
(1)永久和平的确立;
(2)互不侵犯的条约;
(3)赫梯国王执行之前条约的义务;
(4)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执行本条约的义务;
(5)军事互助的义务;
(6)赫梯国家不接纳埃及流亡者的义务;
(7)埃及不接纳赫梯流亡者的义务;
(8)神对违约者的惩罚和对守约者的奖励诺言;
(9)流亡者的引渡等。
这份和约已经具备西方国家间和平条约的基本核心内容,说明当时的国际法规已经具备基本雏形。
合约是两个奴隶制大国进行这场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的本质的反映。埃及和赫梯不仅凭借这一纸合约瓜分了他们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势力范围,使他们对这一地区的占领合法化;而且合约本身又变成一个军事同盟条约,双方保证在面临第三国威胁时,在军事上互相支援;双方还保证互相支援以应付本国内部的危险。
赫梯与埃及的战争及最后合约的签订在世界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两个不同地区的强国(埃及在北非,赫梯在小亚细亚)为了争夺彼此国境外的一个重要地区的霸权和划分势力范围而长期进行的战争与交涉。同时,周围其他大国如米坦尼、亚述、巴比伦也在不同程度上先后卷入这场复杂的军事外交斗争中。这也标志着东地中海一带的各文明古国之间的关系已经日益密切,开始打破孤立、闭塞、隔绝的状态,逐渐有机地连接起来。
BC1257年,拉美西斯二世迎娶赫梯公主为妻,两国联姻加深了埃及与赫梯的军事同盟关系,以共同应对亚述等国的威胁。
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将首都由原来的孟斐斯迁往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的阿瓦瑞斯城(故喜克索斯王朝首都)。这是让他倍感亲切的地方,因为他父亲的夏宫就修建于此。不过这样选址肯定还有其他的用意,埃及学家埃达·布莱西亚尼解释说:“这里是拉美西斯二世出生的地方,显然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此外,之所以在这里作为都城还有其军事和战略意义,这座城市紧挨东部边境,经常遭到外族(利比亚)的入侵,因此必须严加防守;另外它还是一个连接埃及和亚洲的重要商业交汇地。”
拉美西斯二世将阿瓦瑞斯城大规模扩建,改称为培尔—拉美西斯(意为拉美西斯的家)。这座新城的奢华程度与埃及另两座大城市孟斐斯和底比斯不相上下。在这位法老当政第五年就已初具规模,并成为他的寝宫。
新的首都占据着一块非常富饶的土地,这里的农田物产丰富,河流中鱼虾成群,而仓库里则堆满了食物。城中的居民来自王国的各个领地,如利比亚(Libia)、努比亚(Nubia)、迦南(Canaan)和阿穆鲁(Amrru)。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曾是战俘,但与埃及人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所有人都享受着这里的繁荣生活。拉美西斯去世后一个多世纪,这里还一直保持着繁荣。
到达培尔—拉美西斯城的人都会赞叹这座首都非凡的美景。宫殿、房屋还有拉美西斯二世本人的皇宫迸发出绚丽的色彩,而历史记录者则把它描述成到处都是“美丽的阳台,铺有青金石和土耳石的大厅。”城市的每个重要地点都有一座神庙:北面有供奉北方古老首都布托城(Buto)守护神的乌托(Uto)神庙,东面有亚洲女神阿斯塔尔特(Astarte)神庙,南面是塞特(Seth)神庙,西面是阿蒙神庙。城中设有军队、官员居住区以及用与法老继位仪式的大厅;繁忙的港口内来往不断的船只载满各类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