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合作产生效益 - 和谐分配 - 相如

第十五节 合作产生效益 - 和谐分配 - 相如

有一个聪明的男孩,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企业家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

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的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企业家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

回到家中,母亲很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企业家抓呢?

小男孩回答得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企业家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合作的必要性不仅仅表现在多和少的差别。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从事具体部件生产的专业公司应运而生,这样就为建立更为专一、高效的公司提供了机会,也为合作提供了必要和可能。没有合作就没有效益。

对于所有企业来说,凡事不能只靠自身的力量,必须学会适时地与其他企业合作,利用别的企业的专业分工优势,才能现实地进行生产。

创业之初的戴尔根本无法支付生产所有配件的费用。他认为可以利用别人已做的投资,把注意力放在客户的供货方式和系统上。打个比方来说,在5年到10年以前,在个人计算机行业里数十家公司都努力开发自己的图形处理芯片。如果说有20位选手参加一项竞争,目的在于占领生产全球运行速度最快的芯片这一霸主地位。选择成为第21位选手加入这场竞争不如选择对这20位选手进行评估,然后从中选出最好的一位。

就这样,戴尔自己不制造零部件,要求零件供应商必须在其周围设厂或仓库,以保证按小时计算能够及时供货,如包装箱每天供应6次。戴尔挑选供应商非常严格,都是在同行中谨慎的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伙伴关系。

一旦成为确定了的合作伙伴,戴尔就对其放心到极致。比如对供应商的零件不再进行检查。在戴尔看来,首先供应商最了解自己的产品质量,怎样把关他们心里有数;其次自己在检查时再配备的检查人员和设备是一种浪费。戴尔把供应商的技术人员当做自己的技术人员实现信息和技术共享,这就使他们与戴尔发展的步伐一致,在客户投诉哪个零部件有问题时由供应商的技术人员到现场去处理,然后回到戴尔共同研究改进质量的办法。戴尔和供应伙伴共毫设计数据库和设计方法,这种做法大大加速了把新技术推向市场的速度,买方和卖方做到可以共同分享信息,其意义不可小觑,信息的有效传播使技术在经济方面的成效刺激了合作,供应商与戴尔息息相关,融为了一体。

在客户方面,戴尔按单装配,按流程单指定的配置制造及时装箱运至客户,只有周转库房。零库存、快速制造模式缩短了供求距离,没有库存风险和成本。戴尔美国总部每天生产2万台PC机,爱尔兰每天生产9000台。即使在金融风暴时,亚太中心订单仍直线上升,每天生产1700~2000台PC机,当天全部发运至客户。

戴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基本不占用自有资金,公司规模做大之后还是如此,客户的订金到手,马上采购,及时装配。

对大客户,戴尔派自己的技术人员进驻,帮助客户解决技术问题,与客户融为一体,成为客户的计算机信息部门。像波音公司这样的大客户共拥有10万台戴尔电脑,并且平均每天要买160台戴尔电脑,因此戴尔派30名技术人员常驻波音公司,实地共享需求与技术信息,然后按这种需求信息组织生产。这种方式充分与市场直接交换信息,一举三得,既准确把握了及时有效的供求关系,又省去了花在商业中间环节上的费用,还降低了库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