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造船厂 - 明末求生 - 陈年腌菜

第135章 造船厂 - 明末求生 - 陈年腌菜

送走葡萄牙的使者,刘凡开始考虑造船厂的事情了,经过刘凡的调查发现胶州地区虽然拥有良港但是并没有规模太大的造船厂。仅有的几个小规模的船厂也只能建造渔船和沙船等小型的船只,就连大明最主流的商船福船都不能独立建造,更别说战舰了!

而且胶州湾附近也没有水师是,山东的水师布放在登州和威海卫附近,孔有德的叛乱带走了山东大部分船只和战舰,现在的山东水师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想要发展水师刘凡只能靠自己努力了!

两年的时间刘凡的水师和舰队都一点发展都没有,白白浪费了胶州良好的地理优势!以前刘凡选择在山东建立自己的势力看重的就是山东的渔盐之利。这盐刘凡是用上了,而且成为刘凡发展的最大助力,这丰厚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海运优势刘凡是一点也没用上!

随着胶州的统一和稳定,胶州百姓经过土地改革之后,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物质上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各种肉食蛋类的需求也是猛增。在加上破虏军的规模飞速扩大,从五千人激增到两万多人,有了这个“吃肉”的大户,胶州本地的肉类禽类完全供应不上市场的需求了!即使刘凡公布政策扶植百姓大力发展畜牧养殖等副业,一时半会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这两个月破虏军的伙食一直在下降,从以前的顿顿有肉,变成了现在的天天有肉。其中的差距越来越大。到了现在市面上几乎买不到太多的肉类了!刘凡也一直在为此发愁。

现在有了柏来拉带来的工匠,造船厂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了,虽然人很少造不了大型的商船和战舰,但是渔船可以造啊!鱼也是肉类啊!而且价格便宜,即使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吃的起!胶州靠海,有胶州湾和黄海广大的地区可以捕鱼,再加上现在基本没有什么污染,渔业资源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想到就要做到,次日一早,刘凡就带人亲自来到胶州湾实地考察。经过了解刘凡才发现胶州湾附近其实以前是有很多大型的造船厂的,自唐宋时起,胶州湾就是北方重要的港口,位于胶州的板桥镇更是被誉为唐宋五大通商口岸之一,胶州湾自古以来就因为交通便利,海运发达,成为山东地区重要的造船海运的集中地。但是自郑和下西洋以后,在文官的主导下大明实行海禁,就连位于南京的龙江宝船厂都落寞了,山东就更别说了!那些曾经有名的大型船厂几乎都随着时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刘凡翻遍整个胶州湾也没找到一个大型的造船厂,无奈之下刘凡只能从头做起,重新建造了。综合考虑以后刘凡还是将新的造船厂选在了青岛,一来青岛地理位置优越,不论是以前的德国还是后来的新中国,胶州湾的大型造船厂都在青岛,尽管不知道原因,但是这么多专家都把地方选在青岛肯定有其独特的优势存在的。二来,刘凡也想将青岛建城后世那样的国际知名大港口,造船厂选在青岛也有利于促进青岛的发展。

一连几天刘凡都在青岛附近考察环境,选择造船厂的位置,最终听过葡萄牙工匠和大明本地造船厂工匠的意见之后,刘凡将造船厂的位置定在了浮山湾。选定好位置之后,刘凡调集物资人力,开始修建造船厂。

想要建造一个大型的造船厂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完成的,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现在是风帆时代,不论是渔船还是战舰,大都是木质结构。而且用于造船的木材也是有讲究的!不但需要专业的木材,还要提前晾晒。

刘凡的位置决定了他不能时时刻刻盯着造船厂,现在刘凡手下也没有可堪大懂得造船的人才,而那些西方人又信不过。多番考虑之后刘凡觉得还是交给信任的人比较好!考虑了很久刘凡还是将造船厂的事情交给了在上次山谷之战有突出表现的范亮!

回到守备府,刘凡在书房召见范亮说道“范亮!现在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你来办!你也知道因为我们和葡萄牙人签订了通商协议,那么未来远洋贸易将成为我们胶州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其作用完全不下于盐场这样的支柱,要想发展航海那必须要有自己的造船厂才行。现在我就把造船厂的事情交给你来办!怎么样?你觉得自己能办好吗?”

听到刘凡要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来办,范亮激动的浑身都颤抖起来,“啪”的一声给刘凡行了一个军礼,大声说道“大人放心!卑职定不负您的厚望,一定会将造船厂建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