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 千山记 - 石头与水

第92章 - 千山记 - 石头与水

谢尚书替谢莫如递了折子,然后,不论家里还是衙门,谢尚书都颇是小心翼翼,暗中关注帝都动静,寻思着靖江王什么时候放大招啥的。

结果,从春末夏初,一直到皇长子开府大婚、永福公主、长泰公主赐婚,一直到夏尽秋来,黄叶落尽,秋闱结束,雪花飘舞时接到次子打发下人捎来的家书……不论帝都城,还是朝廷衙门、靖江王,都依旧是四平八稳的样子。依谢尚书之身份地位都未曾觉察出有何不妥,可见是真的没什么不妥。

谢尚书吊了大半年的一颗老心觉着,这次可能是谢莫如推断错误。当年今上亲政那么乱的时节,靖江王府都没什么动作,何况如今天下承平日久,今上也已牢牢的坐稳江山,且靖江王这把年纪了,顶多再熬个一二十年,这位王爷也要入土为安了,还折腾个啥啊。

难道,谢莫如猜错了?

想到次子捎来的家书,不,也有可能是时机未到。

谢尚书问老妻这些天谢莫如有没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谢太太将个白底红梅套的手炉放手畔,一面剥了几粒松子仁,搓去细皮,道,“莫如挺好的,怎么了?”谢太太没觉出长孙女有啥不对头的,继而同丈夫说到家中事务,“我还说呢,殿下同阿柏在外头,永福公主长泰公主大婚,殿下不在,咱们替殿下出一份贺礼才好,不想殿下倒提前打发人送了回来。”说到这个,谢太太倒想起来了,“哦,莫如不是同李世子相熟么,她与我商量着,打算在家里的礼单里再加一份她单独给李世子的贺礼。”谢太太问丈夫,“这没什么不妥吧?”

还真没有。谢尚书又问,“宫里娘娘可好?”

“好。就是在忙两位公主大婚的事儿。”谢太太笑,“今年实在喜庆,娶了一位皇长子妃,嫁了两位公主,听说,太后娘娘已经在为二皇子相看皇子妃了。”

谢太太并不关心二皇子亲事如何,她道,“三皇子过年就十五,待二皇子亲事定了,就该说三皇子的亲事啦。”关心的是自己亲外孙。

谢尚书道,“打发人知会公主府一声,把府里都收拾妥当,提前把屋子烧暖了。”

“这还用知会?”公主府里,宜安公主已留了可靠的嬷嬷打理,自不会刻薄了下人去。

“不是这个。”谢尚书道,“阿柏他们兴许年前就能回来。”

谢太太既惊且喜,“可是真的?”

谢尚书微笑颌首,“年前应该能回来。”江行云饮口马奶酒,道,“打仗这种事,不只是在战场上刀光剑影,兵书上都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已不在西蛮,不大清楚西蛮如今的情势,但倘我朝真能借此良机使西蛮重归战乱分裂,于我朝,便是不战而胜了。”

谢莫如道,“我也觉着二叔回来的太快,才来找你打听打听。前年二叔出使西蛮王庭,西蛮王身边有数子随侍在畔,好像并没有在各自封地上。”

江行云将绘着朱红鸟雀的酒碗放下,道,“这也正常,虽然我朝不乏英才,但阿斯兰也是一代枭雄,我们能看出的问题,他自己当然也能看出来,西蛮不可能无所准备。至于谢驸马这么快还朝……具体原因,怕要待谢驸马回来才能知晓了。”

江行云好奇了,问谢莫如,“这其实与我们关系不大,你打听这个做甚?”

谢莫如道,“就像是丛林狩猎,你提前在林子里挖了坑,如果想驱使猎物掉到你挖的坑里,可能要用尽各种办法。”

江行云向来聪明,她打量着谢莫如,思量再三道,“莫如,你不会把自己看得忒重了吧?你能与西蛮局势相比?你虽然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完全无法与西蛮局势相比吧。”

江行云的话向来直接不中听,却是大实话,江行云道,“不要说你只是臣女,就是公主,怕也没有西蛮重要!”

“不,你不要这样想事情。”谢莫如道,“你要这样看,西蛮此地,于我朝,自然是希望它乱上一乱的,于藏地,恐怕也希望它乱上一乱,但是于靖江王府呢?于北凉呢?再远一点儿说,于南越呢?国与国之间,向来是远交近攻。这些国家或者王府,恐怕还是盼着西蛮安安稳稳的成为朝廷的劲敌,由此牵制朝廷的财政与兵力,他们是不会希望西蛮重陷分裂的。”

“这是大势,无数的人被大势裹挟着前进,功名、富贵、前程都由此而生。”谢莫如道,“有句话说,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这两句话,看似相反,其实相同,无非是一个道理,势由人而成,能影响人,也必将受人影响。行云,一个人相对于大势而言,自然渺小,但归根结底,大势如何,依旧是由人决定,只是,决定它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无数个人。你我,都在其中,端看是不是关键的一环?”

江行云瞪着一双美眸问,“你觉着你是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