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命运之三 - 千山记 - 石头与水

第96章 命运之三 - 千山记 - 石头与水

于公公真的不想活了,他这辈子大事小情的见识不少,不过,还是头一遭遇着传旨没传出去。偏生,这没将圣旨传出去的倒霉催的正是他自己,于公公实在无法,只得自己又将圣旨捧回去了。

于公公活到现在的位置,那绝不是个蠢人哪。朝廷已经决定让谢莫如联姻西蛮了,这会儿怕是不会怎么着谢莫如,可他这跑腿儿的肯定难逃迁怒。多倒霉啊,他传旨多年,出来传旨,好事儿坏事儿,都少了不得些孝敬,这还是头一遭,得了一肚子心惊肉跳回去。

其实,比于公公更心惊肉跳的还有谢家一家子,原本谢莫如联姻西蛮就够苦逼了,结果,谢莫如还把圣旨封驳了。知道啥人才有圣旨封驳权不?以前是三省六部才有这权利,后来这权利转到六科言官那里。但是,谢莫如一个丫头是绝对没这权利的,何况这是经内阁商讨过的国之大事。

谢太太脸色煞白,生怕下一刻就要有人来抄家。

谢莫忧也是战战兢兢,谢莫忧此时方意识到,她与谢莫如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血亲。

主子们都这样,底下奴才仆婢就更不必提了。

唯有谢莫如还是波澜不惊的老样子。

于公公哭丧着脸回了宫,没敢直接陛见,穆元帝身边的首席大太监郑佳看他这脸色,先私下问一句,“你这是怎么了?”

于公公眼泪都下来了,自袖中取出圣旨,捧在掌间。

此时无声胜有声。

郑佳大惊,压低了声音问,“你不是去谢家传旨了么。”

“谢姑娘说,她有爹有娘,嫁去西蛮可以,但绝不过继。”于公公苦着脸道,“我苦劝,谢姑娘都不肯接旨,说叫改一改,她再接旨。”

“圣旨还有改的?”郑佳也不晓得要如何了,无奈之下道,“你跟我进去吧。”

于公公将圣旨捧至头顶,佝偻着身子进去,郑佳先一步上前同穆元帝低声把事说了。穆元帝素有城府,只是微一蹙眉,问于公公,“她怎么说的,原封不动的给朕学一遍。”

于公公照模照样学了,并不敢添油加醋。他随侍帝侧多年,深知这位陛下的脾气,无能或者免不了责罚,但要敢自作聪明蒙蔽陛下,唯有死路一路。

穆元帝吩咐郑佳,“宣苏相、李相进宫。”

苏相在这件事上没发表过多意见,主要此事乃李相一力促成,苏相自然不会多言。”

谢莫如没什么心情,嫁到西蛮对她而言不算什么,她唯一为难的是,怎么同母亲说呢?她一走,这杜鹃院该是何等的人烟冷清。

谢莫如回杜鹃院时已近晌午,方氏坐在杜鹃树下一张紫藤细榻上望向门口,那种姿势,似是等待良久,以使她可以第一眼望见进此门之人。谢莫如举步过去,方氏依旧是家常妆扮,乌发随意的挽了个髻,斜簪一枝玉白色的杜鹃花簪,目光恬淡安然。谢莫如坐在榻畔,轻声道,“你等着我,总有一日,我会回来。”

方氏握住女儿的手,轻轻的拍了拍。

谢莫如不是伤春悲秋的人,方氏亦不见伤感,母女俩如往日那般用过午饭,用过晚饭,倒是张嬷嬷说了一句,“姑娘到哪儿,也让我跟着才好。”

临睡前,谢莫如道,“嬷嬷明日把咱们院里名项东西的册子拿来给我,我有用。”

张嬷嬷放下锦帐,道,“我记得了,姑娘睡吧。”

第二日,谢莫如照常起床,张嬷嬷道,“天有些阴,姑娘多睡会儿吧。”

“这个时辰起惯了,睡也睡不着。”

丫环拢起帐子,外头果然比往日暗些。

张嬷嬷带着紫藤几人服侍谢莫如洗漱,张嬷嬷道,“今儿是龙抬头的日子哩,我叫厨下烙春饼,姑娘看配什么粥?”

谢莫如道,“红枣粥吧。”

张嬷嬷应了,谢莫如去园里散步,她自来有这习惯,只是今日天气委实不大好,没走几圈,天空开始飘起细碎冰渣,还带着丝丝冷风,实不是散步的最佳天气,谢莫如便回了紫藤小院。

张嬷嬷将手炉捧给谢莫如,道,“看着要下雪哩。”

“都春天了,倒下起雪来。”

“以前还有三月天下雪的事儿呢,老天爷也说不准。”

主仆二人说会儿话,素蓝过来送了几样配春饼的小菜,说是谢太太叫送过来的。谢莫如道,“替我谢太太。”

紫藤请素蓝出去吃茶,素蓝忖度谢莫如面无殊色,仍如往常,暗叹大姑娘与众不同,倘是别人要嫁那老远的蛮人地界儿,吓都吓死了,不想大姑娘依旧这般从容自若,心下不禁多了三分敬意。

用过早饭,谢莫如就开始整理自己这些年存下的东西,张嬷嬷进来问了回午饭,谢莫如道,“今儿天冷,让厨下加个热锅子。”

张嬷嬷笑,“我已命人加了。”

谢莫如道,“那嬷嬷去问问,母亲那边儿可好了。”方氏起得晚,素来不用早饭,一向是午、晚饭与谢莫如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