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命运之五 - 千山记 - 石头与水

第98章 命运之五 - 千山记 - 石头与水

葡萄美酒夜光杯。

桌间佳肴琳琅,倘不是此时不宜音乐歌舞,宁荣大长公主真不介意宴饮一番。

承恩公洗漱后都难掩眉间疲倦,宁荣大长公主扶他坐下,道,“这是怎么了,累成这样?”

“陛下这都病小一月了,还未有起色,怎能不令人担忧呢?”承恩公是真的担忧,皇帝是亲外甥,阖家富贵都是外甥赏的,这外甥倘有个好歹,哎……

宁荣大长公主习惯性的劝解丈夫,“要我说,陛下一向龙体康健,这偶有个头疼脑热的也必会否极泰来。老话说的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宫里太医药材都有,你就宽宽心吧。正好儿,咱家有两支百年老参,是七郎孝敬我的,我一时半会儿的也用不到,明儿我就进宫,一并带给太后娘娘。宫里不见得缺这个,却是咱们的心意呢。我也陪太后娘娘说会儿话,宽一宽她的心。”

承恩公点点头,“也好。”

皇帝一直病着,早朝都多少天没上了。宁荣大长公主去探病,不好穿得太花哨,当然,太素净也不成,忌讳。阳光普照,草长莺飞的日子,宁荣大长公主一袭宝蓝皓纱长裙,头挽飞天髻,鬟插碧玉簪,耳垂明月珠,通体的富贵,满面的雍容,唯眉间笼一缕轻愁,乍开口就是满满的担忧,“这些天,我的身子不大爽俐,但有事,孩子们怕我担忧,都只瞒着我,不然,我早进宫来了。”略歇一歇,宁荣大长公主酝酿了个红眼圈儿,方继续道,“娘娘与我实说,陛下的病究竟如何了?”

这一问,当如利箭当胸,胡太后的感情绝不是酝酿,百分百是真情流露,那眼泪刷就下来了,文康长公主连忙给母亲又是拭泪又是劝慰,提醒着母亲,道,“母亲,皇兄已见起色,您就安心吧。”

胡太后想说什么又没说出口,点头间还防备的瞧宁荣大长公主一眼,道,“是啊是啊,张太医与我说的,皇帝这就大安了。”

宁荣大长公主只作未见胡太后的防备,微微一笑,要是真大安您老可就不是这等模样了,呷口茶,“那就好。”这茶入口清香,宁荣大长公主道,“这是今年的新茶吧?”

“是啊,今春事情多,还没来得及赏下去呢。”胡太后实在不禁试探,随便一件事就露了马脚,她老人家却是全然未知,还道,“宁荣你喜欢,就带两罐子走。”

宁荣大长公主笑,“我本是来给娘娘请安兼探病的,礼还没送,怎好先要娘娘的东西。”说着就命侍女将老参奉上,道,“都是百年的老参,我现在也使不着,听说陛下龙体小恙,我在家一刻都坐不住,连忙进宫带了来。这参药性强,寻常人不好多用,娘娘问一问太医再服用吧,用不用得着,总是我的一番心意。”

胡太后道,“有劳你想着。”然后,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又补充一句,“皇帝已经快好了。”

“那就好。”

宁荣大长公主陪太后说了会儿话,胡太后精神头不大好,宁荣大长公主识趣告辞,待宁荣大长公主出了慈安宫,方有个慈安宫的小宫女抱着两罐茶叶跑来交给宁荣大长公主,宁荣大长公主令侍女收了茶叶,随后离宫。

待宁荣大长公主走了,胡太后悄声问闺女,“宁荣都嫁给你舅舅多少年了,不用这样防备她吧?”

“小心无大错。”

“我怎能不知其中利害,可你也知道,这事倘由我开口倒叫人忌讳,何况世上小人多了,咱不说话还要有人编排,真开口,哪怕好心也得给人揣度成恶意。要我说,就是你,纵使心里这般想,也别开这个口。”宁荣大长公主叹,“朝中那一伙子老臣,两只眼睛就盯着宗室外戚呢,今儿限宗室的权,明儿说陛下偏颇外戚,一门心思的盼着陛下疏远亲戚,朝中可不就剩他们掌权了。这个时候你若出头,不大好。你啊,关照皇子皇女是份内的,别的,暂且旁观才好。”

承恩公长长的叹了口气,道,“我知道。”还是打算明儿个找儿子们过来商议一二。

也不怪宗室外戚大臣们心神不宁,穆元帝这一病就是一个多月,都挣扎着召来内阁商量着立太子的事儿了。如此,宁荣大长公主再不隐忍,没几日,靖江王就上了请安的折子。穆元帝躺龙床上令内阁拟旨,召靖江王来帝都,辅佐朝政。

圣旨出去半月,靖江王府送来的是靖江王因病请罪的折子。

穆元帝冷笑一声,自龙床上起来了。

第二日早朝,好不令人冷汗连连,便是宁荣大长公主骤然听得穆元帝早朝的事,心下亦是一沉,且暗自庆幸自己这些日子本本分分,绝对没有什么把柄留下。不过,待穆元帝赏赐这些天侍疾的皇子皇女,连带日日进宫请安的宜安公主也有一份儿,文康长公主更是得了极厚重的赏赐,唯有宁荣大长公主分文未得。

宁荣大长公主识趣称病,穆元帝当天就派了御医去大长公主府,以至,宁荣大长公主不病也得病上一病了。

穆元帝就如一根定海神针,一露面就稳住了帝都人心浮动的局势,老板没事,大家普天同庆,皇子们还太小,大家以前根本没往从龙之功上考虑,所以,穆元帝这一病,盼他好的占了大多数。

尤其,他这龙体大安后,朝中事内阁也有个请示的人了,首先要说的就是与西蛮联姻之事。去岁西蛮把公主送来,穆元帝答应联姻就把人家使团打发回去了,如今,春暖花开天气暖,人家又派了使团来,绝对是诚心诚意的要求联姻。

联姻这事儿,原本穆元帝已经决定要用谢莫如了,还破例封了郡主,结果方氏过身,伤了穆元帝。做皇帝的,哪怕血液的温度比正常人低了八度,那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不知穆元帝是怎么想的,他病好后又改了主意,先是命钦天监给谢莫如卜了一卦,卜出来说谢莫如倒是命格贵重,只是不利西行。有这个理由堵朝臣的嘴,而且,穆元帝又寻了一个合适人选,“赵国公府有淑女。”

尤其,赵国公府是真心诚意的献上孙女,而且,赵姑娘比起谢莫如,绝对温良贤淑,朝廷颁下的圣旨,收她为义女,封和柔公主的圣旨,赵姑娘感激涕零的接了,绝对没有扫朝廷面子的给驳回来。这让传旨的于公公大为赞赏,深觉阖帝都也就谢莫如这一个厉害货色。阿弥佗佛,可千万别让他再跟谢莫如打交道了。

结果,不打交道还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