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金秋季节 - 叛逆枭雄 - 自由的老枪

第82章金秋季节 - 叛逆枭雄 - 自由的老枪

中秋季节,果实累累,收获给人们带来喜悦和幸福。在这充满欢声笑语的季节,顏家康的身影出现在南郊镇西南侧的一处秘密所在。

此处地势平坦,一片区域被铁丝网包围。铁丝网内,出现一条笔直的跑道,跑道的宽度大约有40米,跑道一侧出现了几排房间。远处一块空地上有人在一个奇怪的圆形圈里旋转,有人在铁架子上做引体向上,有的人在地上坐俯卧撑。这些年轻人生龙活虎操练,一名洋人教官双手抱着膀子监督。

“大人,这块地方很隐蔽,不容易发现,做飞行俱乐部合适。”见顏家康表情昂奋,胡伯庸喜滋滋道。“一晃半年了,如此荒凉的地方,转眼之间旧貌换新颜。时间过的真快,总算如愿以偿!”

“大人,这半年你可是廋了许多,文青埋怨我,可是我的话你也不听呀。你让杨瑞清在纺织厂特意筹建了一座秘密车间,然后带着蒋方震、马特乌斯等洋人,一头扎进去不出来,还不允许我进去,请问到底捣鼓什么东西。?”

“胡先生,实不相瞒,我们是在改造发动机,你进去也没有用。至于本官亲力亲为,目的是在洋人身上偷艺。”“大人,马特乌斯等洋人,好像对你特崇拜,时常竖起大拇指,这哪像偷艺分明是大师,你甭想糊弄我。”胡伯庸埋怨。“胡先生,你跟随本官这么多年,应该了解我的长处。洋人的那点皮毛本官一看就会,自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说洋人能不俯首称臣吗?”

若是承认自己对于“飞行秘籍”具有先天优势,在胡伯庸面前无法解释通,毕竟他对自己的身世了解。况且美国莱特兄弟飞天壮举仅仅几年时间,而这些情况他也知道,所以顏家康只能假借“学习”之名,成为行家里手。至于说马特乌斯等洋人,对于顏家康顶礼膜拜,无非是有感于他的“天才”倍加推崇所致。

顏家康通过“学习”,不仅迅速成长,而且还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尤其是顏家康提出的改进建议,让洋人技师大为震惊,认为他在飞行领域绝对是“天才”。

此前,从京城回到周村后,马特乌斯按照顏家康的部署,去青岛招募相关人才,临走之前他画了很多滑翔飞机图纸。一个月后当马特乌斯从青岛回来,几乎难以置信,顏家康带着人居然搞出了两架滑翔机,于此同时亲自选拔了一批飞行人才。

马特乌斯站在两架漂亮的滑翔机前,激动的手舞足蹈。其实制作滑翔机,对于顏家康来说是小儿科。上学时顏家康就是飞行爱好者,曾自己动手组装模型飞机,对于模型飞机各种数据了如指掌,时下无非是把模型飞机的尺寸放大而已。两架流线型漂亮的滑翔机,居然是单翼。当时马特乌斯得出结论,顏家康“设计”的单翼滑翔机,设计理念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当初,莱特兄弟虽然成功实现人类飞天壮举,制造出了第一架动力飞机,但在美国没有受到重视,相反动力飞机在欧洲却得以快速发展,可谓是墙里开花墙外香。英国、法国、包括德国开始重视飞机的作用。尤其是法国人路易,布莱里奥,驾驶一架自己制造的动力飞机飞越英吉利海峡,并成功在英国降落,这个事件不仅让英国人大为吃惊,同时让他们意识到某种危险。

可以说是安全意识,让英国人想到飞机的出现单凭海上防御今后无法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全。飞机的攻击性对于陆上防御同样发挥作用,尤其是军事作用,让欧洲列强有了危机感,继而推进了航空飞行的快速发展。时下,英国、法国对于制造动力飞机热度正浓,而德国似乎对飞机不太感冒,却对动力飞艇痴迷。

马特乌斯在美国没有用武之地,便回到德国寻找机会。可是德国动力飞艇大行其道,便抱着侥幸的心里跑到闭塞的中国来碰运气。

也许是天意使然,他碰到了顏家康这个“怪胎”,双方心有灵犀、一拍即合。马特乌斯来中国是为了淘金,对于飞机在未来军事领域的作用认识不清,但顏家康是何许人也,可以说飞机是他宏大计划的最重要的一环,这是日后对付日本人的杀手锏,更是捍卫国家的利器。哪怕千难万险,他也要打造自己的航空战队,在航空领域争得先机。

马特乌斯是一位飞行爱好者,看见这么好的飞机自然心潮澎拜,他决定亲自试飞。马特乌斯的冒险精神无可厚非,便毫不犹豫在西南山区一处悬崖试飞,结果一次成功。不可能不成功,顏家康是按照模型飞机的尺寸放大的。随后马特乌斯要求再制作几架滑翔机,借以训练挑选出的飞行人才。利用滑翔机让飞行员掌握飞行本领,是培养飞行人才的第一步。

当初,蒋方震在顏家康鼓动游说下,来到周村讲武堂。当他看到讲武堂的真实情况,被深深地震撼。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尤其是拜读顏家康编撰的军事教材及训练手段,忍不住热血沸腾。可是当顏家康让他负责飞行俱乐部时,蒋方震似乎受到侮辱,非常干脆一口回绝。

顏家康并不恼,也没有解释。而是微笑的递给他一打材料,说当你看完这些材料,一定会主动找我。当时,蒋方震极不情愿。可是当他在材料里了解了飞机在军事领域的巨大作用后,顿时茅塞顿开。蒋方震热衷战略研究,立马看出未来战机必将成为空中霸主,谁拥有此等利器,必无敌天下。蒋方震义无反顾,决定投身飞行俱乐部。

随后顏家康带着他参与制作滑翔机,并一点一滴给他灌输航空理论。早在杨瑞清筹建纺织厂时,顏家康就要求他建一座机加车间,美其名曰,对于洋机器破损的零部件具备可加工的能力,说这样才能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对于颜嘉康的举措,杨瑞清言听计从。无论是造枪、还是制造航空发动机,加工各种零部件的机床、磨具、翻砂乃至技术工人,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从武汉聘请的技术工人,已经汇入机加车间,此外还聘请了十几名洋人技师。起初杨瑞清对于机加车间人员臃肿有意见,但是顏家康似乎无动于衷,而是一再要求杨瑞清招募人才。7月份,从德国购买的6台航空发动机运来,顏家康让蒋方震亲自督导,拆卸一台发动机,并要求在一年之内达到仿制的能力。在顏家康的计划中,发动机是核心,他的目的是在一战前具备制造发动机的能力。

条件具备后,顏家康根据滑翔机的尺寸,要求马特乌斯模拟放大,组装一架动力飞机。经过三个月的组装,一架动力飞机组装完毕。这款飞机于有名的德国福克型单翼飞机非常相似,但是布局更为合理。虽然飞机长度只有7、3米,机高为2、4米,但是翼展为12米,翼面积达到20平方米,具有较高的升力和滑翔能力。飞机为木质骨架水平翼,发动机输出功率为70马力。